【親子籽】溫室港孩 沖繩流浪記

【親子籽】溫室港孩 沖繩流浪記

【親子籽:教養之道】
怪獸家長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有數百人通宵排隊為子女報補習班,又有人一擲十萬元讓子女到外國參加暑期遊學團,學揸飛機、去車路士踢波、學戲劇……坊間的遊學團就像學生版旅行團,學習為名,觀光為實。但這個流浪團有點不一樣,不着重帶學生去看景點,反要求他們自己搵路、在有限的資源下安排交通、三餐及完成任務,透過眾人力量去解決難題及成長。剛過去的復活節,六十名嬌生慣養的小學生勇闖沖繩流浪,度過了畢生難忘的七日六夜。

這個「沖繩電波少年流浪記」,行程及要求絕不輕鬆,六十名小學生分成六組,每組十人只得146,000日圓(約9,500港元)作為七日六夜行程的使費,他們從香港飛抵沖繩那霸機場後,便會獲發民宿的名稱和地址,然後在不准使用手機上網查地圖及打電話求救的情況下,自行尋找方法前往,部份民宿更位於名護等偏遠地區,學生需乘搭每日只得三班的巴士前往,錯過了就要呆呆地等待。大會又規定每人都要揹大背囊出發,不准拖篋;只准帶兩套衣服替換,要自己洗衫;只可在第一及第五日致電回港;外出用膳不得光顧連鎖餐廳和便利店,只能去當地小店……連大人都覺得有點苛刻,何況這班小四至小六的學生?

沉甸甸的大背囊陪伴這些小學生走過七日六夜的流浪之旅。

當中大部份學生都是首次離開爸媽自處,蝦碌事怎少得?有學生剛到達沖繩機場就發現遺失護照、也有人試過將背囊遺留在街上、甚至有人沒有關上民宿的房門便離開,看似荒謬,但卻是港孩的生活寫照。這班小學生平日在港事事都有大人服侍,但今次人在異地,起居飲食都要自行安排,怎會慣?結果不少人在行程首晚便聲淚俱下地打電話回港向爸媽訴苦,「阿囡喊住打來話好驚、好掛住我,我聽到又喊埋一份」、「阿囝話住的地方好窄,要瞓碌架床,床褥又硬」……看家長的表情都覺得他們肉赤。

大會規定不准用手機上網查地圖,也不可打電話求救,學生望着寫滿日文的地圖,一頭霧水。

雖然言語不通,但由於目的地位置隔涉,學生只能硬着頭皮向當地人問路。

有組別因為遺失旅費,想到在街邊擺地攤,出售自己的手信籌錢。

下廚煮三餐 港孩大平反

常說現今小朋友不懂自己解決問題,今個流浪團正好讓這班「港孩」磨練,行程中有兩日是露營,學生需互相合作,自行煮三餐,這班平日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連雞蛋也未必懂煎的小學生,合力之下炮製出十人大餐,隨團導師吃過也食指大動。另外,每組都有一人做財政負責管錢,但有組別卻遺失了整袋錢,正當全組惆悵怎解決時,他們卻願意將每人的私己錢貢獻出來、甚至想到將連日來購買的手信放在車站販賣籌錢,一面對困境,就逼出小智慧來。
縱然行程辛苦,父母心痛孩子的苦,但看見子女回港後有進步,變得比以前獨立,甚至自發做家務,便會明白要子女受點苦頭,換取難能可貴的成長機會,也是值得的。有時小孩不是沒有能力,只是父母每事都為他們安排妥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不放手,又怎會知道子女的能力去到有多遠?

流浪團回港後舉辦了一場分享會,邀請家長到場聽聽子女分享旅程點滴。

學生們費盡心思設計了大型相集,將旅程的點滴巨細無遺記錄下來,比做功課更有心機。

黐身獨生女 愛上做家務

今年十歲,就讀小四的何婷晞,是家中獨女,一直由媽媽全職照顧,所有事都要和她一起做,簡單如問路也要媽媽出手,爸媽覺得她太「黐身」和倚賴,決定要她參加這個刻苦流浪團,希望她學得獨立。何太怕女兒辛苦,出發前懶理大會只准帶兩套衣服的規定,偷偷為她執拾了五套衣服(很多家長也這樣做),希望省卻她自行洗衫的煩惱,結果婷晞最後只穿了其中三套,多出的衣服反增加了背囊的重量,令她揹得更吃力,爸爸說:「今次真係愛佢變成害佢,其實家長都學到嘢。」
爸媽說婷晞回港後自理能力大大提高,記者早前直闖何家,發現婷晞晚飯後會主動執拾碗筷和洗碗,又會幫忙掃地和摺衫,忙完一番,她邊抹汗邊說:「做家務真的不容易,原來平時爸媽是這麼辛苦。」她又稱自己如今不會再為小事而亂發脾氣,要數最難忘的經歷,除了言語不通、不懂調校浴室水溫和不習慣民宿的睡床很硬外,她說:「最辛苦是第三日早上六時起床,十一時才有早餐吃,從未試過咁耐都未食嘢的!」爸媽看見女兒變得比以前獨立,笑稱:「之前講得多辛苦她都不會明,今次真是落手落腳做,才會知道有父母在身邊真是舒服得多,不期望她去完後會徹底改變,但這趟旅程已足以令她記一世!」

婷晞現時會主動幫忙掃地拖地,爸媽日後應該可以輕鬆一點。

婷晞洗碗洗得有板有眼,起碼沒有打爛碗。

查詢:天使家庭中心
網址: http://www.tafc.org.hk/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黃子配
攝影:徐振國、楊錦文
編輯:梁蔚澄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