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報稅與交稅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報稅與交稅 - 李兆波

不少人仍然在準備報稅表,以便在6月初的限期前寄回給稅局(利用網上報稅的例外)。對於薪俸稅的報稅表,要填上的資料不多,除了是有房屋津貼、合約酬金的情況外,一般人多留意的是父母免稅額。
要知道由誰拿父母免稅額對整個家庭最為有利,可以到稅局的網頁計算稅款,輸入有關的資料後便一清二楚。家庭成員如果生活是和諧的話,可以各自輸入自己的資料計算,然後看看當某成員拿了父母免稅額後,他可以減少最多的稅款,那便由他申索。另一種方法是輪流交替地申索。
最多人想知如何可以減少稅款,答案是有的,但一切都是在稅例之下,如利用房屋津貼租屋等,當走入了灰色地帶時,隨時會經不起考驗,要由法律的層面去解決,畢竟稅務本身是與法例息息相關,因為稅務條例是經由立法會通過的。
與普通人息息相關的稅款除了是薪俸稅外,還有樓宇買賣時要付的印花稅。那雙辣招便是稅款, 因此不要輕看稅的影響及威力。
有些人就是在稅務計劃上做得太盡,引來更大的問題。當你是一個社會的公民,稅是要交的,否則政府沒法子提供服務。稅率的高低值得討論,有人利用了不法的行為來減少稅款,更引起稅局的留意,結果得不償失。有些行業特別喜愛稅務計劃,而稅局卻掌握了同一行業不同人的不同薪酬或利潤及稅款,一比較時便知道其合理性。
當稅款太不合理時,當事人可能錯聽了其他人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很多時也經不起考驗。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