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表公屋賣335萬元絕不奇怪,當同區車位邁向200萬元時,當年起在港鐵附近的資助房屋也值錢,只因當時以平民價賣樓,20多年後的樓市高峯期連蝸居也要賣近400萬元,綠表公屋也快買不起了。
當年為達8.5萬伙建屋的目標,那時擔任房委會主席的王䓪鳴為了爭地,不惜向多塊可以建資助房屋的地皮打主意,赤柱豪宅居屋龍德苑便是最佳例證之一;王䓪鳴為撐老董八萬五政策,搶赤柱地興建公屋及居屋,曾遭反對,但有人講:「公屋居民點解唔可以享受海景?」係嘞,邊個敢話唔可以。如此公屋狂熱,原來當年便是元凶之一。
青衣長安邨屬青衣第二大公共屋邨,80年代中興建,1987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1998年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
2012年3月27日安江樓中層9室一個626方呎三房公屋戶,以285萬元連地價售出,打破香港開埠以來公屋造價紀錄。
青衣由80年代的一個孤島變成金銀島,以前是公屋和危險倉共存的地區,一提青衣便怕怕,加上只得兩條連接荃灣及葵涌行車天橋,相當隔涉,區內首批私人屋苑推售時如翠怡花園、美景花園呎價連番追落後,追近區內兩大指標龍頭屋苑盈翠半島及灝景灣,公屋爆新高並不出奇。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