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乳癌防控全方位 - 張淑儀

乳你同行︰乳癌防控全方位 - 張淑儀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英國一間乳病中心的統計,顯示求診病人群組,當中八成半以上都不是癌症。他們的結論是要找出更好的方法,去分辨哪些病人應該優先處理,以防止隱藏在輪候人龍中的癌症病人延誤診治。
看看香港的情況,公營醫院中的乳病中心,輪候時間有些超過一年,如果自己發現乳房有異常,要等一年才可見專科醫生,若是乳癌,早期都會變晚期。怎樣解決呢?
第一是分流。有些診所已經採用,通常醫生列出一些要優先處理的症狀,讓護士執行分流輕重緩急。如40歲以上,發現乳房有硬塊,乳頭出血等就優先。
第二是鼓勵自行安排初步診斷。乳房X光及超聲波,已經是不可或缺的診斷及普查工具,在外國的普查計劃,不少是照完之後,找出懷疑個案,才安排見醫生。美國的普查中心,更會安排由X光醫生先抽針檢查,確診乳癌,完成檢查三部曲,才轉介外科醫生治療。
政府及民間組織,都呼籲女性留意乳房變化(Be breast aware),發現異常,就立刻找醫生診斷。若家庭醫生,除了寫專科轉介信之外,最好安排影像及組織診斷,可解決不少因診斷樽頸,而延誤診治的案例。
澳洲有一個家庭醫生的分支,稱為乳房內科醫生(Breast physician)。他們熟悉乳房病患,醫治不少乳房痛、乳腺發炎及增生的問題,與乳房外科醫生合作無間,讓外科醫生專注手術工作。乳癌康復者的定期檢查及診斷,亦是他們的工作範疇。只可惜香港的家庭醫生,還未有這方面發展。
護士是醫療界的重要一分子。她們不單協助醫生看病,進行護理工作,更是重要的醫療教育者。乳癌基金會的乳健中心,就有一隊乳房專科護士(Breast nurse),她們每天專注為婦女分析乳癌風險,介紹乳癌症狀知識,教授自我檢查乳房的方法,及為女士進行臨床觸檢,解決不少女士的疑惑,減輕醫生的工作。
乳癌成為香港婦女的頭號癌症已經20年了,要應付眾多為乳病求診的女士,及乳癌康復者的定期檢查,有必要成立更多的乳健中心,善用醫療資源,去應付社會上的需求。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 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