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點滴 - 鍾尚志

海闊天空︰點滴 - 鍾尚志

中國的醫院,有一個在國外的醫院找不到的去處,這地方叫「點滴房」。
靜脈輸液,在國內俗稱「打點滴」。每當感冒的高峯期,點滴房就擠滿了臂上插着輸液管、吊着瓶子的病人。
一般的傷風感冒,多喝點水,休息幾天就會自然痊癒。醫生開的藥,也不過是退燒、止鼻水、化痰止咳一類,紓緩一下症狀而已。
靜脈輸液是搶救脫水和失血的病人最有效的手段,但要在病人身上扎上一針,也潛在有感染、靜脈炎、體液超負荷等風險。醫生按着「不為害」(Do no harm)的原則,該是無需要不吃藥,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吊靜脈。輕微脫水的感冒病人,只要能夠飲食,以口服的方法補充水份是最安全、最妥善的方法。
為甚麼為感冒發燒,甚至宿酒未醒的患者「打點滴」會在國內蔚然成風?
國內的醫院都是自負盈虧的。靜脈點滴(吊針)比肌肉注射(打針)收費高,針藥的價格也比口服藥昂貴。點滴房無疑會給醫院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是美國的龍頭醫院。該院的外科系尤其有名,美國很多有名的外科一把手都出自它的門下,是外科的少林寺。
當年Johns Hopkins和中大有互換駐院醫生的培訓協定。在Hopkins工作了一年的李醫生告訴我,在那裏駐院醫生的工作,比在香港的on call 36小時還要繁忙。早上天未明就得上病房檢視病人,總駐院醫生六時就來查房,手術室準七時下刀。基本上是「得閒死唔得閒病」。
真的病倒了怎辦?在該院出身、留任當副教授的Mark說:「沒有人會請病假的,真的捱不住,躲在值班室給自己吊兩公升鹽水,就能挺過去了!」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