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香港人唔識笑,但午飯時間,在油街對出的小空地,八、九個貌似OL的上班族,一時似人型蜈蚓扮雞仔跳舞、一時扮挾餸飲茶,笑聲不絕,「跟住我做,秘訣係要唔怕肉酸!」說這話的,是呂慧姸(Natalie)。她是社企「玩樂瑜伽」的創辦人,也是首批在港引進這種新興運動的地道香港人,「冇好嘢發生、有人唔俾你笑,你更加要笑」。笑,可以無需理由,信不信由你。
記者:呂麗嬋 攝影:馮就康
這個透過網上召集的快閃式活動,名為「午間大笑」。這天,就來了九個人,大家互不相識,有犧牲午飯時間到來大笑的憂鬱OL,也有送完仔女返工,到來見識的全職師奶。「試過笑足6個鐘,笑到胃抽筋」。這是Natalie的第二堂課,應藝術團體「油街實現」邀請,免費教網友飯前鬆一鬆。「做大笑瑜伽,一樣要做熱身,不過唔係拉筋,係要先HoHo HaHaHa,開吓聲先」。
03年中大經濟系畢業的小妮子,就算閒談,都掛著笑容,她笑說全因自己「笑點低」,「咩都笑一餐」,但原來,曾幾何時,她與大部分香港人一樣,壓力大到唔識笑。「嗰時喺中學教書,教嘅都係考試班,朝七晚七,返到屋企仲要做嘢,成日失眠同胃痛,有次失聲,去睇中醫,嗰醫師話,你把聲要充份休息先會好,唔係睇幾多醫生都無用」。失聲但不敢告假,只因每個老師都有個「無形負債表」跟身。
「一病就要其他老師幫你頂、做代課。愈告得假多,欠債愈多,欠落一身債,點會有人鍾意你?」壓力大,身體出警號,但病了又不敢告假,陷入惡性循環。三年多前,她下定決心改變,放自己一個悠長假期,「嗰時睇雜誌見到介紹大笑瑜伽,覺得幾得意,又未去過印度,索性飛過去學,仲考埋導師牌先走」。那時,大笑瑜伽在港沒多少人認識,朋友都好奇叫她教,相約在將軍澳公園試玩。
「呢種瑜伽最得意係,愈多人一齊笑就愈好玩,笑會互相感染,見其他人笑,會笑埋一份」。膽粗粗攞著紙牌,即席招募學員,「都幾淆底,好多人眼望望,但無人郁,見到涼亭有人喺度坐,就厚住面皮,過去拉人入嚟玩」。死心不息,利用網上平台介紹,又上網「吹雞」免費教,竟吸引了大班好奇網友,一試效用。
「可能同嗰平台有關,最初嚟嘅,都係外國生活咗好多年嘅ABC,佢哋最初都會覺得奇怪,一班人圍埋一齊笑,真係可以減到壓?」與其坐在鍵盤前質疑,不如現真身,試試箇中感受,這是她向質疑者下的「戰書」。開了一個頭,口耳相傳,慕名參加的人愈來愈多。只是,不愛笑的城市,一堆人無端聚在一起大笑,難免惹來不安!
「有人投訴,話有班人喺度又跳又笑,太嘈,保安接到投訴,梗係要做嘢」。搵食艱難,保安哥哥一樣有難處,一行人唯有打游擊,九龍公園、中山公園、天馬公園,只要有草地,就有他們的笑聲。反應好,三年前成立了社企,甚至將這種新興玩意,帶進醫院。「就算無病無痛,好多人都會話,無嘢值得笑,但大笑瑜伽嘅邏輯係:冇好嘢發生、有人唔俾你笑,你更加要笑」。
「我試過去東區醫院教班,有個病人話自己6個月未笑過。對於好多人嚟講,要笑好難,尤其係係重症病人,好番會擔心復發、有藥醫又擔心負擔唔到醫藥費」。要符合值得大笑的條件,過關斬將,期間仲會不斷搬龍門,只因解決了A煩惱,又會有B煩惱出現。「既然笑係咁難,不如試吓話俾自己知:笑,其實可以唔需要理由,試吓張大口,笑咗先算」。
笑完,失戀的人依舊失戀;患病的人,依舊活在復發的陰霾下,「大笑瑜伽唔係魔術,好多問題,其實無解決到,但至少,一班人陪你一齊笑,心情好咗,再去面對同一件事,你可能會發現,根本無你之前諗得咁差,原來係有解決嘅方法」。不需假裝世界一瞬間變得很美好,只為笑出個好心情而行出第一步。今日,你又笑咗未?
大笑瑜伽,是新興減壓運動,於95 年由印度孟買一名醫生Dr. Madan Kataria引入,他認為人不論真笑或扮笑,中樞神經都都會受刺激,釋放出令人心情愉快的安多酚,結合瑜伽式呼吸和伸展動作,配合想像力及小組活動,就算不用依靠笑話,都可以由假笑變為真笑,舒緩壓力,令身心愉快。這種另類瑜伽,不單在印度受歡迎,其後並傳到全球70 個國家或地區,在歐美尤其盛行。
呂慧姸說,玩大笑瑜伽形式自由不同地方可以加入地道元素,如在香港,想像大笑的活動,由去飲茶食一盅兩件,到幻想自己沖港式絲襪奶茶,完全即興,「希望個社企可以自負盈虧方式運作,為商業機構搞班,收入用以支持病人組織嘅活動」。收入或大不如前,但走出框框,卻是新天新地,有甚麼開心得過人生下半場,以教人開懷大笑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