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一輛駛經觀塘道的小巴,疑因金屬疲勞「甩轆」,有女途人遭80磅的車轆擊中後腦慘死。翻查資料,本港間中都有「甩轆」事故,單是本月初又有1宗,但要數「最長」一次,莫過於2002年的今日,有貨車在金鐘夏慤道「甩轆」後,車轆竟沿夏慤道滾動至中環干諾道中,途中穿過畢打街行車隧道,滾行近700米後,直至撞到1輛城巴才停下。
當日上午8時許,60歲劉姓司機駕駛一輛24噸重的吊機貨車,沿夏慤道西行落天橋時,聲稱從倒後鏡發覺貨車左方車尾一組「孖轆」有問題,其中一個尾轆更突然鬆脫飛出,於是將貨車駛至當時正拆卸的富麗華酒店(現址為友邦金融中心)門前停下報警,惟警員到場與司機均未能找到已甩脫的車轆。
原來該車轆沿夏慤道天橋落斜,西行滾進干諾道,其他車輛為閃避「甩轆」險象環生,期間懷疑有車輛曾與該甩轆輕微碰撞,令甩轆不斷加速向前滾動,至中環文華酒店前更滾落行車隧道,穿越畢打街再重返干諾道中路面,一直滾至近700米遠的干諾道55號鱷魚恤大廈外,輕微撞毀一輛埋站落客的城巴車尾「泵把」,始告停下,路邊留下6、7顆螺絲帽,幸無人受傷。
龍姓34歲城巴司機表示,曾在倒後鏡看到這「奔馳」的車轆,直至撞及其車尾才停下。巴士司機報警後,警員到場證實車轆為肇事吊機車所有,估計車轆滾行近700米。
警方調查懷疑車轆螺絲「金屬疲勞」折斷或鬆脫,引致甩轆,亦相信車轆滾行時,曾與其他車輛碰撞,車主可能怕麻煩或事件輕微沒有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