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勝實習 - 左丁山

旅行勝實習 - 左丁山

想仔女創業、產生創業念頭,唔好墨守成規,有乜刺激方法?現在有不少跨國巨型銀行,金融時報創造新詞,稱之為Sifi,即係Systemically Signific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以前講慣嘅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嘅銀行因英文名稱太長,寫英文新聞標題不易,咪索性叫呢啲銀行做Sifi囉,即係高盛、摩根史丹利、JP摩根大通、美銀美林、花旗、UBS、匯豐一類。
間間Sifi都有私人銀行部,對超級大戶(即十億美元富豪billionaire)照顧到無微不至,除咗做財富投資顧問之外,仲幫埋超級大戶子女搵名校,開財富管理培訓班,當然還要暫時僱用啲貴介子弟等intern(實習生)。
美國一間大型對沖基金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創辦人Michael Novogratz對此大潑冷水,對華爾街日報講:「我地見過不少小伙子,佢地差不多人人想要高盛、麥肯錫做實習生,其實佢地不如休學一年,騎電單車環遊印度更加有用。」休學一年(英文叫做Gap Year)?好似陳義過高,畢竟不少學生孭上一筆「學生債」,畢業後要償還,窮學生邊度可以停學一年,背着背囊環遊印度或中國呀?當然,呢位身家值15億美元嘅Novogratz先生係講說話俾啲億萬富豪孩子聽嘅,入高盛實習大多數係做電腦操作員,對住電腦做財務數據模型,英文叫做Number cruncher,四十年前左丁山就係㩒計數機㩒到手指痛(當年還未有個人電腦),學唔到甚麼東西,反而去新興國家東闖西闖,仲可以領略到市場需要、人民實際生活情況,正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吖嘛。
好多大學生在學校頭三年,都力求爭取做大公司intern,為的是增加畢業後就業機會,好難話佢地唔啱,但如果條件許可,特別係啲富裕家庭子女,根本唔駛咁急於掛住趕快畢業去搵工,不如諗吓Gap Year,去旅行或去新興國家做義工,豐富吓人生經驗先。有啲大公司睇CV,幾睇重Gap Year經驗㗎。讀者睇到,唔好鬧左丁山寫來好似「何不食肉糜」,左丁山唔係離地嘅,但有不少蘋果讀者係有錢人士,佢地不妨再諗清楚,與其動用人事關係推子女入Sifi做實習生,何不放佢地出外到南美洲一行,增廣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