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水域有逾330種珊瑚魚,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及綠色力量下月舉辦「第二屆香港大魚馬拉松」潛水攝影比賽,邀請民間潛水愛好者記錄本港水域珊瑚魚,盼借民間力量統計珊瑚魚品種。另外,漁民濫捕青衣魚,令食用價值低的長刺海膽數目急增。
去年兩日賽事已記錄近百種珊瑚魚,包括兩種香港稀有品種日本松球魚和六帶線紋魚。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指,兩種魚在果洲群島海域一帶發現,估計兩種魚仍是魚卵時,隨「黑潮」海流由菲律賓到港,經歷逾千公里,倖存的魚卵在香港孵化長大,若每年黑潮均帶動魚卵到港,不排除再有新珊瑚魚落戶香港。
程指本港水域仍可能發現新品種,希望借助民間潛水愛好者力量,記錄本地珊瑚魚狀況,「佢哋潛水密度可能畀我哋做研究還要高,我哋希望係科研項目融入大眾參與」。潛水攝影比賽要求參加者有潛水牌,並2至4人組隊。中心又研發「香港魚類」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了解更多珊瑚魚品種。
水上活動衝擊珊瑚礁
而舉辦團體指海底生態逐漸失衡,香蕉船和花式滑水(Wakeboard)引發高速海浪衝擊珊瑚礁。
程指近年潛水時發現海底遍佈數百隻食用價值低的長刺海膽,大量海膽啃食珊瑚礁附近的藻類,亦會咬蝕珊瑚,慨嘆原本食海膽的青衣魚被人類濫捕,導致海洋生態失衡。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