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過去一年在中港股市互聯上推出三招:滬港通、公募基金買港股及基金互認,撇開感謝阿爺支持香港的感性言論,理性分析,港股受惠只是跳板,終極目的還是要讓A股國際化,包括加入MSCI指數,讓國際投資者買A股。
逐步開放市場
MSCI指數是國際主要的指數基金追蹤對象,匯豐中國及香港股票部主管陳淑敏早前稱,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基金規模達1.7萬億美元(約10.54萬億元人民幣),若加入A股,料權重佔一成半至兩成。以此推算,即約兩萬億元人民幣的指數基金資金需要買A股,此數還未計主動型基金的投入,對A股而言是一大資金來源。
去年MSCI諮詢國際基金業界就A股加入MSCI指數給予意見,但因A股非開放市場、流通性問題被否決。今年6月MSCI再檢討,中央便在加強流通性上下工夫,推出上述三招,希望投資者可經香港買A股,逐步開放市場、增加流通,間接向各國基金拉票,增加A股入MSCI的機會,最終還是希望更多國際投資者到A股市場接貨,港股間接受惠只是副作用。
■記者高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