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很蠢,只是知少少,扮代表。但我看不明一部電影大部份都是因為作者說的哲理太抽象,象徵意義太深奧。像這部明明只是給小孩看的《明日世界》竟然也看得我摸不着頭腦,迪士尼的人都有病?相信童話故事到了極致,連現實生活都給我們童話?他們真的相信電影內所傳遞的信息?咪玩啦!
如果你以為這是一部災難片,有不少城市毀滅,或者星空大戰的場面,恐怕會失望。這完全是給迪士尼的銷售對象小孩子看的,甚至我覺得就像影片開場時講的有關64年的世界博覽會,被帶到遊樂場去經歷一場可能連小孩子也不會感動的遊戲。當佐治古尼對着鏡頭,以嬉戲的方式來介紹地球的未來時,便覺得這部電影怪怪的。到底你應該當喜劇看呢?還是作為一部科幻的歷險電影看?這並不是說一部電影只可以服侍一個類型,而是它一開始便自我矛盾。
《明日世界》整個故事在做甚麼,說真的我實在不知道。只看到佐治古尼少年時角色在六十年代的世博留了下來,跟一個女孩生活,並有點異性的感情。原來這個女孩是機器人,來自未來的世界,這看似不重要,但卻嚴重影響了後來兩個人的一場感情戲。因為小女孩不會長大,始終是女孩子的樣貌,而佐治古尼作為人類是會變老的,於是最後那場感情戲變得相當尷尬:一個中年人和小女孩談情說愛?編導也明白這是不可能的,於是低調處理,但仍然無法令觀眾能夠代入他們的關係。另一個重要理由是這段感情的交代也近乎零。
我們人類,包括我在內不斷地說地球的環境越來越差,污染嚴重,戰爭不斷,遲早都要毀滅。我們卻是光說不做,沒有真的採取任何辦法去解決即將來到的人類世界毀滅。這絕對是事實,我們覺得無能為力,只是每天在呼喊,卻任何實際行動也沒展開。要救地球要全地球的人一起努力,靠一些不願意放棄的人來挽救,這完全對。但這部電影內的明日世界真的存在嗎?科學加上絕不放棄便可以救地球嗎?先別說電影所引用的科學知識根本無法令人信服,它甚至不是科幻電影,簡直是童話故事,是現實上永遠不會發生,只是人類自我製造的美夢。編導知道人類毀滅的原因不在於科學嗎?在於人性,在於政治。空洞的樂觀只會是笑料一件。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