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疑似沉船殘骸 土木署指或屬添馬艦

灣仔疑似沉船殘骸 土木署指或屬添馬艦

【本報訊】土木工程拓展署去年在灣仔填海及中環灣仔繞道工程範圍內的6米深海床位置,發現懷疑沉船殘骸。署方委託水下考古專家經初步勘察評估,首次認為殘骸有可能是二戰時,在維多利亞港沉沒船隻底部的一部份,或可能是極具歷史價值的駐港英國軍艦「添馬艦」的部份殘骸。當局計劃下月底前將疑似沉船殘骸移至海床另一處,繼續進行勘察。路政署就預料中環灣仔繞道及沙中綫工程將受影響。
添馬艦是英軍的補給艦,1863年6月下水,排水量約4,600噸,1897年起長駐香港。1941年二戰期間,日軍空襲香港,英軍為免艦隻被日軍佔用,決定自行將添馬艦炸沉,令一代名艦長埋維港海底。
土木工程拓展署昨傍晚發出新聞稿,指在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工程範圍內發現的大型金屬物體,經水下考古專家初步勘察評估,估計可能是二戰時在維多利亞港沉沒的添馬艦部份殘骸,由於未能找到船鐘、名牌或其他獨有的識別物件,仍未能確認身份。
署方又指出,懷疑是沉船殘骸的物體位於舊灣仔碼頭附近的海床,約40米長、2米至11米闊,以及2米高,有明顯銹蝕,部份位置更有裂縫。當局參考考古專家意見後,決定在海底繼續勘察,包括繼續清理懷疑沉船殘骸內外的海泥及其他掩蓋船底的物件。
署方又指,為避免金屬物體暴露於空氣中加速氧化及銹蝕,會將該物體在水中移離填海範圍至鄰近的海床,也可以讓填海及相關工程復工。

灣仔繞道料延遲通車

路政署就指,由於發現疑似沉船殘骸,中環灣仔繞道及沙中綫工程可能受影響,估計繞道要在原定2017年之內通車會有很高風險,確實通車日期有待進一步評估。
香港歷史專家高添強指,擁有152年歷史的添馬艦可謂最具歷史價值的駐港英國軍艦。他指添馬艦雖然並非主力艦,但由於長駐香港數十載,加上有自沉的抗敵故事,對香港的歷史意義豐富。高相信若殘骸證實為添馬艦,可補充過去一直被忽略的香港防衞歷史。
高添強也不反對將殘骸移至海底另一處,因殘骸過去數十年很可能已經在海底多次移位,只要在搬遷過程中不造成進一步破壞,就毋須如早前沙中綫古井般原址保留。
■記者譚靜雯、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