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少鹽】
【本報訊】由政府統籌以傳統手法宣傳飲食少鹽,或予人呆板沉悶的感覺,前主播魏綺珊提議,可找具代表性的人物針對不同群組宣傳,負責全家一日三餐的「煮婦」是重要目標群組,「如果搵啲示範人物出嚟,諗一啲菜式,例如用乜材料代替可以少啲鹽,令佢知道唔需要咁多鹽,成家人都食少好多」。這種少鹽思維更可傳承下一代,自小培養小朋友低鹽飲食習慣。
身兼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成員的魏綺珊表示,政府除了與連鎖食肆及大型食物製造公司商討減鹽外,另一個減鹽目標應是家庭主婦,「先感染媽咪,再感染細路,令佢哋知道好鹹同好甜都唔好」。年輕人經常外出用膳,也是推廣少鹽的目標群組,可找名人以身作則示範實行低鹽飲食對健康的好處。魏建議政府與食肆商討主動減鹽的可行性,「唔明點解茶餐廳碟頭飯係豉椒雞球飯、粟米豬扒飯,好多肉好多芡,而唔可以係一碟白烚雜菜配飯,對食肆嚟講可能好難收錢,豉椒雞球飯可以收40蚊,白烚雜菜唔得」。
上一代口味較重
魏綺珊的劇團排戲室位於新蒲崗工廠區,附近大部份食肆是茶餐廳,她通常會選湯烏冬或白烚菜「全走」,偶爾吃豉椒雞球飯,最愛蒸魚飯,附近也有一間家庭式飯堂,可要求少肉少飯多菜。
上一代人普遍較重口味,煮飯時會加入較多調味料,如何才能不傷父母心,又改變他們煮食習慣呢?「每次返屋企食飯都會話呢樣幾好,不過如果無咁鹹就更加好,令父母知道原來唔係話佢啲餸唔好食」。她說,以往自己炒菜也會落糖、落鹽,後來改為吃白烚或上湯浸菜,日常堅持要吃得好清淡,早餐會吃麥皮、麵包、牛奶、乳酪或腿蛋米粉,午餐及晚餐保持少肉多菜。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