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中人聽到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近日在深圳的言論,皆認為政改通過機會微,慧玲不是這樣看;剛剛相反,慧玲認為,張榮順今次到深圳,可以說是北京向泛民送秋波,證明仍有「鬆動位」。
為何這樣說?內地官員最重視論資排輩,張榮順只是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只屬副部級,沒有多少個香港人能夠記住他的名字。如果中央有任何重大政策調整,這般重要,會由張榮順宣讀聖旨嗎?這麼大的責任,怎揹得了?北京和香港的官場不同,從往績看,他們不用「放汽球」試水溫,中南海要決定,就能夠決定的了,要來便來。所以打從一開始,宣布張榮順出席深圳座談會,大家就不應期望聽到任何新鮮事,肯定是舊調重彈。
深圳有人舉辦研討會,北京只派張榮順去,意味北京此時留有一手。這是好訊息,而非壞訊息。
究竟北京會否在最後關頭讓步,慧玲從來不相信建制派,他們說一定不會,但他們收風向來最慢,不論是董建華下台,或是北京接受超級區議會方案。據聞,在上次政改,北京接受超級區議會方案後,有建制派成員曾向中聯辦投訴,但要知道決定的是中南海,而非中聯辦。領導人做大事,何須理會建制派。說到底,不論北京怎樣改變,建制派都只有兩個字-「聽話」。
政改方案六月底前便會在立法會表決,現在時間尚早,政圈有一個說法,要知道北京真正的想法,先過了六四這個敏感日子!這麼短的時間,怕建制派沒有足夠時間改變嗎?老闆做事,從來不會替下屬思考如何轉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