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重播的經典電視劇《大時代》,密西比雖曾已收看過兩次,但由於始終是高質素劇集,更是少數涉及金融市場運作的本土劇作品,是故正在第三次「實時」追看。正因為是第三次收看,才真正弄清以往不明白的橋段,如上周方展博協助陳滔滔擊敗股壇大鱷陳萬賢的情節。
劇情提及,陳滔滔要取得陳萬賢旗下公司控制性股權,以期進入董事局「查數」,惟由於手上「子彈」有限,亦不知陳萬賢於七家上市公司實際持股,故最初一直處於下風,及後得到方展博相助,才能成功破陳萬賢「鐵索連舟」之策,取得足夠股份成功入董事局。
大家可能奇怪,陳滔滔怎會不知陳萬賢持股量?不是公開資料嗎?持股多寡現在當然是公開資料,更需按規定不斷更新,但在陳滔滔大戰陳萬賢之時、即四會合併前,股東於上市公司的持股量資料不會經常更新;另更由於那時大多數公司均喜狂「印公仔紙」,待股價低殘才增持,導致董事持股量有時會嚴重偏低,令知道實際持股量的有心人可伺機狙擊。
不過,劇中提及七家上市公司因為互控,令大家股價都可保持在1.7元水平,這點就仍然找不到合理解釋。每間上市公司,除非所有資產完全一樣,兼互控股份數量亦相同,理論上大家股價才會同步升跌,但這當然是理論,怎可能七家公司所持資產是一樣呢?話分兩頭說,密西比也解釋不到,現實中為何有些公司可長期將股價保持於同一個水平哩……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