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風月都市】
上回提要:初嘗dating app Grouvly,主打三男對三女,有兩個同性友人做wing girls相伴,不成功都有得賴。收到三男周四的約會通知,還在猶疑之際,Grouvly又發邀請,周二他們辦launch party,Josy有點興奮,說去驗驗貨也好。西裝褸、短褲加對boot簡單smart casual,怎料到,整個舞池都是戰鬥格鬼妹。我臉皮薄,拿着酒杯不知所措,整晚冇運行。唉,港女點夠鬼妹揮。派對最大收穫,就是「生擒」這位創辦人Camilo。
我對這類交友網有點偏見。他告訴我,試一試吧,「3」是一個magic number。一般app總是單對單,加再多的個人資料,說到底還是看你個樣是否我的菜。見面、驗貨再來找房間,速食世界難以促膝談心。double date的話,雙方自然會直接盤算贓物如何分拆;而四人以上,變了圍毆派對,大家會怕醜不知該如何主動出擊。六人行,剛剛好,冇得輸。
半信半疑,周四赴約時還是處於戒備狀態。甫坐下,戰事正式開始。兩鬼一人的三人男子團,明珠台自我介紹,是幼稚園教師,在油尖旺區住唐樓,享受旅居,但還是月光族。這樣介紹,是為了點便宜餐飲鋪路。拿起餐牌,男子組說,你們不餓吧,我們之後帶你去吃魚蛋粉,附近有家很好吃的。「怕要埋單包底吧。」Josy枱底傳來短訊。好,均真我接受,大概慣性給港女騙錢,我也不需要男生教我哪國紅酒好、哪種牛排嫩。他們明顯有備而來,邀我們一起玩,大家接龍爆經歷,手碰手傳話。打開話題匣子,少少身體接觸,讓大家不會掉進「朋友地帶」,flirting程度恰如其分,讚。中段突然轉陣,表明主次,力推中間的Ryan。旁邊二人負責助攻,不斷問我們,誰最喜歡他,說他不夜蒲,交往永遠認真模式。空肚喝酒,Josy微醺,也出招了。問對面的Ryan,現在幾點了,不看電話,輕輕抓住他的手腕看錶,「快十二點了,明天還要上班呢,周末再約,好嗎?」慢慢從手心掃下,放開手。你問我今次成功嗎?看着剩下的啤酒,我睇唔透。計程車上,三個女人一個墟,賽後檢討的結論是,即使未有對誰有興趣,但慶幸在交友app重拾flirting的樂趣。
周六本來是第二次約會,有點工作行不開,留在家工作。同志友人Anson來電,說失戀要人陪坐。婉拒了,但最後他決定走入沙田,要到我家樓下漫步城門河。寒暄幾句,他低頭,默不作聲玩手機,過了良久才道:「不好意思,難得入沙田,不能錯過『入貨』良機。」
我覺得自己機會等於0
又上app招人,係咪咁飢渴呀?原來因為交友app分地區搜尋,顯示的對象都在設定範圍內,平日工作、歸家,「貨源」有限,舊相好老是常出現。Anson近兩年由害羞小男生,到現在把交友app當成健身房,定期上一上,出身汗,強身又健體。「你知道嘛?香港八成同志都是0(男同志當中,1是雄赳赳,0是少少娘),要找1真是爭崩頭。有時寂寞,想找個人聊天,但人家expect有下文,我惟有頂硬上,裝作自己是1完事,其實有點痛苦。」就是不能約出來齋talk嗎?「試過啦,還是跟他回家,埋身肉搏我喊停,他很氣憤的問我為甚麼不早點說,現在都四點鐘,很難約人了。」他遠望昏暗的城門河,倔強的說:「其實,我只需要一個擁抱,如果要我做全套才可以換取一點溫暖,那我遵守遊戲規則吧。」聽罷,真是喊出嚟,只一個擁抱,多卑微啊。
(待續)
撰文:馬朗澄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