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方案袋不得(《我與香港地下黨》作者 梁慕嫻) - 梁慕嫻

政府方案袋不得
(《我與香港地下黨》作者 梁慕嫻) - 梁慕嫻

現時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不能「袋住先」,只能否決,因為時至今天我們再也不能相信中共的所謂承諾。
回顧歷史,中國民主派人士「袋住先」的例子多不勝數。最嚴重的一次是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在籌備會議上,毛澤東先提出召集各民主黨派,各界代表共同組成「民主聯合政府」。所以在第一次會議上的這個聯合政府,真的似模似樣地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通過了共同綱領,並擬定首都、國歌、國旗。民主人士羅隆基當上國務院森林工業部長,章伯鈞當上國務院交通部長兼全國政協副主席等等。但經1953至1956年間全國生產資料(即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加上57年的反右運動,民主黨派的政治參與就受到嚴厲限制,而政協從此淪為一個統一戰線組織,正是打完齋就不要和尚,過得海就是神仙。

強加中共意識形態於港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請看毛澤東於1945年在第七次代表會議上的黨內講話〈論聯合政府〉。講話中他早已指出為要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就要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是一個在工人領導下的統一戰線民主聯合政府,即新民主主義國家。他又提到,這是我們共產黨在現階段上的基本綱領,對將來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來說這是最低綱領。我們將來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還有最高綱領。這證明毛澤東的治國政策分開兩步,先來的「民主聯合政府」,是「講住先、呃住先、袋住先」,以後再搞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如果用道德倫理去指罵共產黨:是騙子、是無賴是無用的,階段性策略是他們的既定政策,共產黨美其名曰:革命的階段論,實質就是他們機會主義的本質。當時的民主派同意「袋住先」是幫助共產黨達成其政治目的,之後就袋了一世。
自《中英聯合聲明》公佈,《基本法》頒發,再到2012年前的馬照跑舞照跳、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是中共實行最低綱領治港政策時期。至梁振英上台後,中共進一步推行的便是最高綱領,即對全港的改造,把中共意識形態價值觀強加於香港的治港政策。白皮書、831決定就是最高綱領的體現。在最高綱領下所訂定的政改方案,是民主的倒退,不能袋。這一段「袋住先」的經過香港人應該清楚看到,有深刻的體會,是政協第一次會議的翻版,歷史真是無情地重複着。如果我們現在還相信那些中共承諾要「先袋住後優化」,承諾取消功能組別的鬼話,那我們真是糊塗蟲,對不起後代了。「袋住先」的惡果已有許多評論,我只想說一句,袋了之後一切已成定局,民運將會式微不知何時才可重振。
然而,為了解決目前的僵局,我們不是不可以「袋住先」,就看袋的是甚麼。我個人認為民主派飯盒會議員應聯合一起,明確提出一個符合民主基本原則的妥協底線,不是白票守尾門,不是出閘過半數或低半數,而是改造提委會,增加其民主成份,讓改造後的方案真真正正朝着民主方向前進,這是我的底線。這不是對中共的信任,也不是投降或出賣,而是爭取主動的鬥爭策略。如果中央不接受,責任在中央,民主派議員堅決否決方案時就更有說服力。否決後的民主運動將會更興旺,我們將用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堅持下去。
政改戰役已進入嚴峻的最後階段,人們都認為這是一場民意戰,如何對待民意值得深思。民主運動的領袖應該重視民意,深入聽取民意,也要懂得用民主原則的標尺去量度分析,對錯誤的、正確的、先進的民意應一一加以分辨處理。民運領袖面對錯誤的民意,除了加以糾正,也要謙虛檢討自身的宣傳教育工作有何不足之處,面對正確的民意應歡迎肯定引為同路人,至於比自己先進的意見更要虛心學習,豐富自己的思想。領袖應該站得高看得遠帶領群眾向前邁步而不是跟在群眾後面作群眾的尾巴。這樣,中共休想用民意來逼迫民主派就範,何況民意已有逆轉的迹象。
最後,奉勸習近平主席一句話,既然閣下在雨傘運動之初能夠命令梁振英停止發射催淚彈,不准開槍殺人,避免了一場可怕的生靈塗炭,證明你是知道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與國內社會的區別,不能採用鎮壓國內群眾的方法來對付香港。同樣,香港的選舉制度也應與國內有所分別,請順應民意有所妥協,把選舉權中的參選權歸還給港人,主席先生,請三思為要!
(〈香港政改問題一束〉二之二)

梁慕嫻
《我與香港地下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