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
記者上周到首爾及濟州島,參加「韓國國際交流財團」主辦的交流團。出發前,還以為整個行程,對話將圍繞「韓風」。回來後,才發現參加的同行反覆談論的,始終是雨傘活動、中港矛盾、「光復行動」以及內地的民主及肅貪進程。
「為甚麼不喜歡大陸人」、「政改會通過嗎」、「佔中有沒有搞死經濟」……內地同行多次私下提問,想了解香港真相。不意外,因為自知香港享有訊息自由優勢,仍是內地通往世界的窗口。
最意外是年紀輕輕的南韓繙譯也相當關心香港情況,問到「港獨」在香港有沒有市場,又說回「佔中」及中港衝突。記者追問為甚麼這樣關注香港的情況?雖然對方沒有正面回答,但我主觀認為:這全因香港仍是貨真價實的國際都會啊!
「佔中」期間,南韓傳媒連日跟進香港的最新局勢。而且南韓的民主也是得來不易,他們不會忘記1980年「光州事件」,不會忘記父輩的付出,也不會不明白香港人正在做甚麼。曾經,香港因為張國榮、發哥等明星,廣為南韓人認識。今天我們卻以示威者浴血中「椒」,得到他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