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港英政治部唯一專用建築,摩星嶺白屋交予外國學院,計劃下年動工。但單在外型設計上,計劃已惹來不少批評,主因原來是教育局錯判,古諮會成員兼建築師林中偉直指:「那塊地不適合建龐大的建築,但政府已批給他們。」
記者:蘇汝卿 攝影:朱家駿 江俊豪
前域多利道扣押中心屬於三級歷史建築,由四間小屋和抗日時期所建的銀禧炮台組成。2013年,教育局以批地計劃,將空置多年的白屋批予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建香港分校。今年城規會收到二百多份意見書,當中近八成反對,但四月城規會仍通過是次活化計劃,預計下年動工。
當中公眾批評最多就是會拆走C座,「破壞了整個古蹟,不應有任何清拆。」社區文化關注成員袁智仁批評項目不尊重古蹟,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而是次芝大委任譚秉榮建築事務設計,負責建築師甄孟仁解釋,古蹟辦指引沒有要求保留所有建築物,而C座遠離主建築群,價值較低,考慮到建築困難,所以拆走。第二個批評則是:三層巨型玻璃幕牆,一般活化只會在古蹟旁邊加建築,想不到『咁大嚿』騎在上面。」古諮會成員兼建築師林中偉指設計破壞整個歷史氛圍。
這次政府除了忽略歷史價值,讓申請人話拆就拆,最大問題是錯判白屋負荷能力。要在山坡建一個容納到九十個學生的校舍,甄孟仁亦坦言極具挑戰:「山坡很斜,多石和樹木,又有古蹟文物,可建校的地方不多。」所以他以連貫的三層玻璃走廊設計作校舍,更表示通透的設計可提供不同角度欣賞古蹟。新校舍會保留囚室、鐵閘等集中營痕跡,亦在B座設有歷史解說中心。對於設計引來反彈,甄表示理解公眾有不同意見,但已盡量平衡校舍的需求和保育古蹟。
活化勢在必行,而四月城規會會議所見,芝大對於將來公眾參觀古蹟的時間、十年租約滿撤離香港後,如何處置古蹟等疑問仍未有確切回應。林中偉無奈表示:「至今仍未在古諮會討論,我們只是諮詢機構,沒權力否決它。」其實,政府將屬於香港人的古蹟交給外國學校接手,不是第一次。2010年深水埗前北九龍裁判院,活化為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雖然大致保留外貌,不過要入內看古蹟,便一定要預早在學校網站申請,且限時限刻。究竟白屋會否又淪為私人禁地?便要繼續靠民間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