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和資本,就有如價格和價值,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這兩對概念是本末的關係;資產和價格是末,資本和價值才是本。有些人一輩子追逐資產和價格,到頭來才發覺自己一生營營役役,原來都是為別人作嫁衣裳。
一紙文憑,是資產。將文憑變成收入的能力,才是資本。以蒐集文憑和身份為樂,是消費而不是投資。自七十年代起「文憑量寬」的現象變本加厲,至今已經算是病態的迷信。無錯,高增值的服務型經濟體,高等教育的需求會相應提升,可是沙紙氾濫,邏輯上卻不可以令國民創造價值的能力普遍地提升。這只是常識,可惜常識卻往往是最稀少而最被忽略的資本。
資本,就是發現價值的能力。要分清楚,價值發現(value discovery)和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是兩回事。透過發現價格差異而獲利,叫套戥。曾幾何時,貨通有無的貿易,讓人透過價格差異的賺取點利潤,而且回報甚豐。一場資訊科技革命,將一切從價格差異獲利的機會都交予電腦,獲利空間壓縮至極接近零。這個最根本的範式轉移,正是過去廿多年來許多行業走向式微的原因。
價值,其實不是甚麼高深的學問;人的追求,就是價值,而且人生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追求。時下香港人,奇怪是沒有明確個人的人生追求,卻一味只想跟隨大多數走過的路,只知要累積資產。這些人老是說要盡快賺一筆大錢,然後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說穿了,我膽敢斷言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甚麼,也沒有勇氣去面對這個現實,搵快錢然後退休之說,是本末倒置。這種人大概搵不了大錢,退休也是漫無目的地浪費生命。
在舊世界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就算沒甚麼價值觀,沒生財資本和智慧,也可以靠尋找價格的差異來賺取小康的生活。今天的香港,雖坐擁極豐富的資產,但資本極貧乏。請謹記,通脹下雖然資產價格會上升,但價值卻會不斷折舊。有龐大資產卻沒有產生價值的資本,剩下的只是負債,利益最終只會歸於別人。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