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需要勇敢生存。」這不單是陳奕迅歌曲「明年今日」的歌詞,亦是經歷過喪親﹑離婚﹑中風,甚至截肢的信叔(53歲)做人座右銘。盡管命運如此,他仍要提醒自己,笑著下去:「有命活著,做人應該盡量適應生活帶嚟嘅不幸,希望往後日子,會過得好過呢一刻。」
記者:馮詩媚
「爸爸十幾年前中風,併發症走咗,幾年後媽媽癌病離世,本來負責照顧我哋嘅大家姐,因腦麻痺又走埋。」因家族遺傳,腦部微絲血管比一般人幼細,當年做的士司機的信叔,30出頭已中風:「中風之後,企都企唔穩,休息咗兩年,諗住做的士替工,點知路又唔記得,連個客去邊都要問幾次,加上易倦,費事害人,最後都冇再揸車。」
手停口停,無法負擔太太和子女的生活費,10年前太太帶子女離開叔信:「搞成咁,仲邊有得要求人點對自己,雖然依家冇再聯絡,但佢其實已經好好!」他形容,一切回復平淡,但事實魘魔沒有離他而去;3年前,他步行回家時,突然感到左邊小腳痛楚,便到公立醫院中醫部排期作針灸療程,其間醫師指他的腳底有發黑現象,叫他做多些運動。
針灸一年多,信叔左腳不但沒見好轉,某天更痛得「入心入肺」,需轉往西醫檢驗:「報告話我左小腿血管閉塞,醫生叫我鋸腳,當時我掙扎成個月,不停諗『四肢健全生活都咁難,少咗隻腳仲可唔可以生活?』行唔到,瞓唔到,止痛藥又冇用,最後都決定鋸。」他指醫生說,不排除中過風的他,欠缺服用通血管藥所至。
樂觀的信叔,截肢後沒在意他人眼光,還打趣地開自己玩笑:「鋸咗腳舒服好多,乜嘢痛楚都冇晒!頭半年神經反射,個腦話畀我知腳板痕,好似仲有腳咁,姑娘話呢種叫鬼影腳。」傷口康復,他開始學習,運用醫院為他度身訂做的義肢:「最初醫生預計康復後,隻腳會萎縮至同義肢差不多直徑,但可能水腫同血液循環問題,隻義肢越著越痛,隻腳損晒又發炎,連斟水都要靠支撐架。」
他指,政府現時只一次性支助截肢病人訂製義肢,其間負責維修,重做合身的義肢必須自費:「希望換隻新義肢,到時可以去屯門醫院探小兒麻痺嘅二家姐,做義工,探望同我一樣嘅截肢病人,互相鼓勵下。」盼善長們的一點綿力,為信叔籌來1.5萬元,訂做新的左腳。
早前報道「信叔」個案後,「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已從S0005「家居援助專戶」撥款為他添置煤氣煮食爐。餘款不足以支付購買義肢費用,亟待善長伸長援手,讓他開展新生活。
「信叔」捐款編號:C3846
網上捐款: http://bit.ly/1nQR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