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法一星餐廳攻觀塘 手釣鱸魚香

【飲食籽】法一星餐廳攻觀塘 手釣鱸魚香

【飲食籽:嘴刁評台】
港人有幾鍾情法國美食,可從法國知名餐廳來港開分店的數目看出端倪。最新來港的有來自法國西南部度假勝地Guéthary的米芝蓮一星餐廳BriKetenia,這餐廳由法國廚藝世家Ibarboure父子打理,香港店是首家海外分店。為何會選擇香港開分店,除市場潛力,也因兒子David Ibarboure多年前已與香港結下不解緣。

進軍香港的法國餐廳大多來自巴黎,港人對Guéthary未必太熟悉。Guéthary是法國一個度假勝地,每逢暑假便有大量法國人湧到當地避暑。在這樣一個悠閒地方, 吃和享受是唯一正經事,而當地其中一家好評如潮的餐廳,就正是今次來港開分店的BriKetenia。BriKetenia由Ibarboure父子主理,父親Martin Ibarboure在法國廚藝界聲名顯赫,曾於法國總統府出任御廚,也曾在米芝蓮三星餐廳Paul Bocuse及Troisgros and Haeberlin工作過。有其父必有其子,剛三十而立的David Ibarboure,五年前以廿五歲之齡已首摘米芝蓮一星榮譽,今年更得到法國廚神(Master cook of France)美譽。 香港的BriKetenia分店,便是由David代表Ibarboure家族,把總店的精神和美食帶來香港。
之所以會在香港開分店,這跟David的背景有關,David數年前曾在香港的文華東方酒店的法國餐廳Pierre工作,一同跟隨名廚Pierre Gagnaire學習,更認識了本地廚師樂君平(Chef Ping), 兩人當時負責肉食部,一個做燒雞燒鴨,另一個負責薯菜,合作無間,David:「法國菜工序很繁複, 我和他每天工作十多小時,長時間合作便發展出友情。」兩人在香港的友情歲月維持了一年多,其後他離開香港往倫敦工作,之後回到法國幫父親一起打理自家餐廳BriKetenia,直到去年Chef Ping到訪,邀請David一起開餐廳,於是一拍即合,David便帶着家族餐廳的招牌,重回香港這舊地。

Chef David Ibarboure三十未到已是米芝蓮一星廚師,出身自廚藝世家的他,實力毋庸置疑。

David(左二)跟家人在法國總店合照,跟他笑容一致的正是他的星級大廚父親Martin。

香港店裝修很有格調,餐廳中間是酒吧位置, 飯後可跟知己友好輕鬆談心。

法國招牌甜品搬入香港店

BriKetenia餐單有六成跟法國原店一樣,剩下四成是香港分店設計的菜式,tasting menu有九成跟足法國那邊,而單點的菜單方面,則會加進法國總店的招牌菜。David的拿手菜如海鱸魚伴椰菜及海膽,會在香港店重現,這菜式限定只選用手釣法國海鱸魚,用白酒、牛油、香草煮成的魚湯煮至剛熟即成,味道跟新鮮海膽有強烈對比。至於女生最關心的甜品,必試法國總店每枱必點的法式朱古力泡芙配雲呢拿雪糕,David爸爸擅長製作泡芙包餅,他也得到真傳,入口輕、鬆、脆,跟幼滑雪糕完美配搭,怪不得是王牌甜品。
Chef Ping與David創作很有火花,二人設計出一個火腿溫泉蛋細通粉,用的是Bayonne ham,產區跟法國BriKetenia只有十分鐘距離,而通粉也是必選法國的,才能做出法國風味。另外,只在香港分店提供的焦糖鵝肝醬,也是傳統中混合新意的法國菜味道,一試難忘。

法國總店精選

海鱸魚伴椰菜及海膽配白酒汁$228
手釣法國海鱸魚作主角,配新鮮海膽同吃,海膽的濃味跟鱸魚的鮮對比強烈。

法式朱古力泡芙配雲呢拿雪糕$88
法國總店王牌菜,香港版由用料至擺設和味道都跟原店一樣,全部採用濃郁的法國73度朱古力製作,鬆化泡芙夾着濃滑自製雪糕,小巧精緻。

香港店創作

焦糖鵝肝醬$88
樂君平師傅得意之作,加入鮮法國鵝肝、蛋、忌廉和白蘭地以攝氏八十多度燉煮的鵝肝醬鹹香幼滑,表面撒糖燒焦糖面,鹹甜交錯雙重滋味,只在香港分店提供。

法國火腿溫泉蛋通心粉$168

David跟樂君平師傅共同設計,採用味道較淡的Bayonne ham ,配質地較煙韌的Coquillette細通粉,混合63度溫泉蛋,材料簡單卻吃出細緻配搭的心思。

芝麻菜、甜瓜配開心果小蛋糕及檸檬雪葩$78

沒有看錯,這是以蔬菜製作的甜品,先把芝麻菜加水煮成蓉取精華,再加忌廉和糖打成慕絲,味道清新,配青檸及檸檬雪葩,十足的夏日風味。

BriKetenia簡史

BriKetenia意指磚屋,一六六○年還只是座石廠,一八○○年曾被拿破崙徵用作軍事用途。一九五○年,Ibarboure家族在BriKetenia現址經營雜貨店、酒店和餐廳,至二○○八年才轉型為高級食府,更於一年後首奪米芝蓮一星,現已發展為酒店和高級餐廳。

BriKetenia
觀塘成業街10號電訊一代中心1樓B1室

記者:謝翠玲、黃依情
攝影:楊錦文、劉永發
編輯:陳漢榮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