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有一個名叫林沖的台男到香港邵氏發展,《大盜歌王》和《椰林春戀》一再夥拍何莉莉,蔚然成為天設地造銀幕情侶,滿腳牛屎的南洋大鄉里不知道glam字怎麼寫,只能土裏土氣以孔雀開屏形容他的外形。雖然歌星出身,開麥拉前嘴巴一張開,吐出來的聲音卻屬於羅文,東方荷里活話事人這方面直頭心狠手辣,絲毫不照顧員工自尊,理得你唱片又出過台又登過,聽聽不順耳就老實不客氣找人代唱──最極端例子肯定是《明日之歌》的凌波,影后唱黃梅調起家又如何,插曲音都錄好了,管她一廂情願「帶着淚珠切切盼望」,一個唔該勇往直前換上靜婷,可憐觀眾眼白白看住梁山伯變成祝英台,散場後個個患上沒藥醫的性格分裂症。
林沖的個案比較值得原諒。後來在電視綜藝節目見他真刀真槍獻唱,反應完全是網絡流行的「當時我就震驚了」,技術怎樣且不計較,教人費解的是曖昧的國語發音,正確唸出「鑽石鑽石亮晶晶」難度有幾高,人家楊凡導演口都不必動,雙手一揮就淋漓盡致,走江湖的藝人居然吞吞吐吐含糊其辭。耳朵發癢的結果,加上畫報穿着民族服裝的圖片推波助瀾,我自作聰明以為他就是傳說中的山地人,以致對寶島原住民說國語口齒不清的幼稚偏見,直到幾十年後才被張惠妹撥亂反正。四年前接受過《賽德克巴萊》上下集密訓式教育,我的天真大致已經泯滅,起碼不再看到路人甲頭上插根羽毛打出黝黑結實的雙臂便產生美麗誤會,翻開《1915預見時尚》裏森丑之助的歷史照片,卻又發覺懂得的太過皮毛,眼界獲得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