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日子 - 左丁山

特別的日子 - 左丁山

幾個月嚟,有不少社會知名人士逝世,左丁山長輩朋友逝世,校友逝世,甚至年輕到三四十歲嘅朋友之朋友逝世,呢類事情雖然見慣亦平常,人生誰無死,但見到一位朋友之朋友,本活潑好動,勤力工作,直至佢嘅上司發現佢頸部似有小球如波子大小,暗感不安,捉佢入院檢查,先至發覺係惡性瘤,已達末期,三個月之內便告去世,留下妻兒女四人,頓感人生無常。
近日勞永樂醫生之逝世,引起朋友傳來網上(台灣)文章,大意云作者同學太太逝世,丈夫整理太太遺物,在衣櫃內發現一條夫婦兩人旅遊紐約時在名店買入嘅絲巾,價錢牌仍掛在絲巾上,價錢好貴,太太生前一直冇用,話要等到一個特殊日子先至捨得掛上。可是太太沒有了,絲巾仍在,未用過,於是丈夫醒覺起:「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呢句話好啱聽,不過銀紙除外,銀紙總要留着部份作投資用途,今天用清光的話,明天乞米乎?
大編輯老友記之細佬,長駐國內城市工作,前星期覺得心絞痛,心知不妙,火速買機票回港就醫,阿哥早一日已為佢搵私家醫院(有醫療保險),點知到處掛上「全院滿座」,一病床難求,阿哥唯有在機場接到細佬之後,飛車送佢入沙田威爾斯醫院急症室,初步醫治後,知無性命危險,醫生叫細佬照核磁共振(MRI),到仁安醫院要排期兩星期後,急亦急唔嚟,大編輯知道後,不禁慨然而嘆:「林奮強嘅黃金五十做過研究報告,話香港人口老化,而回歸後未有一間大型醫院起得成,香港人勢將死得唔好病。」香港點解唔夠醫院,私立唔夠,公家又唔夠?皆因缺地皮,有地皮嘅話又俾梁振英政府挪用去起公屋,好似公屋居民係鐵打嘅,有公屋住就唔會病咁款。若問醫務高官,佢地會話起醫院都冇用,香港唔夠醫生,唔夠護士。咁「黃金五十」倡議輸入醫生呢?唉,此乃禁區,唔講得。喂,新加坡又得,梁振英崇拜李光耀,點解唔效法新加坡咁,每年大開門戶輸入醫生呀?中大港大醫科畢業生可到新加坡行醫,點解新加坡大學醫科畢業生唔嚟得香港?道理一字咁淺,大家都明白。前幾日見到林奮強,佢話雖然明知阻力巨大,仍然會繼續推動起新醫院與輸入醫生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