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30年前本地球壇不乏星級球員與勁旅,反觀今日球壇,猶如一池死水。現為立法會議員的林大輝,對1985年的中港大戰仍歷歷在目;回望昔日光輝,相比當今球壇更感欷歔,「𠵱家對魚腩都輸1:0」。他歸咎香港足總推廣成效不彰,「冇新意、冇培訓,賽事唔受歡迎自然冇人投資,足總一定要改革」。
林自小熱愛足球,先後任香港甲組聯賽流浪及愉園班主,2007年更帶領沙田足球隊由丙組衝進甲組。1985年5.19大戰,林記得「(當年)個個球員都係星級,入波嘅『細鬼』張志德、『木嘴』顧錦輝,花名、真名人人都識背……𠵱家香港有邊隊波會有人講得出佢哋啲球員叫乜名?」
指欠長遠青訓
2011至2014年間,政府每年額外撥款2,000萬元,讓足總推行鳳凰計劃,改革香港足球運動。「鳳凰之前,香港排第130幾,𠵱家排第169」。林大輝稱,20年前舉辦球賽場場爆滿,現時就只有外國勁旅訪港表演賽才有可能坐滿。「人哋日本、韓國當年都係魚腩,呢20至30年都崛起咗啦,我唔信香港足球係死症」。
林狠批足總創造的賽事「根本唔好睇、唔受歡迎」,球迷失去動力入場,「足總人事、制度、目標、策略全部都要改!」他認為,政府沒有長遠青訓工作,更將地區足球與職業足球混為一談,「係兩回事,兩者唔可以互相替代」。他又指職業足球其實與娛樂事業根本沒分別,要帶動球壇起死回生,吸引商人投資贊助獲廣告效益,首要是改革足球總會,「有商業味道先創造到財富」。
■記者馬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