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直以港為發展基地的華懋,資產估計約800億元,在2010年爭產官司勝訴後,一度大舉投地,但近年突然「嘆慢板」,除接近兩年未有吸納官地土儲外,今年賣樓收益不計陳年貨尾只有約4億元,相比長和及新地今年賣樓收益各自逾110億元,收益不足4%。
記者:程俊華 湯家明 陳東陽
華懋自2010年2月贏得爭產案首輪官司後,龔家即高調接管集團事務,龔仁心兄妹旋即亮相,同年底隨即積極搶地,在兩個月內連環奪得九龍塘義德道及延文禮士道兩幅官地,涉資38億元。其後再於2012至2013年內,再擲69億元搶地,先後投得西鐵荃灣西站五區城畔、西鐵元朗朗屏站南及將軍澳第68B1區三個項目。
龔氏兄妹亦隨即在集團及淺水灣地標The Lily舉行記招,展示龔如心多年心血結晶,同時被外界視為宣示主權機會。而過往於賣地場合負責拍地以至賣樓的舊臣吳崇武,則鮮見成記招主角。
賣樓收益不足長和新地4%
消息指,爭產案發生前,華懋賣樓取態多由服務公司多年的老臣子「揸旗」,具備一定信任及自由度,讓銷售部門因着市況變化,釐定售價及銷售速度。即使「陳年」貨尾如沙田碧濤花園及深井豪景花園,增加或減少賣樓優惠,均讓銷售團隊參與及決定。不過,單是就基金是否上訴,龔家與舊臣已起爭執,龔仁心亦懶理舊臣反對,與中心、因心三兄妹以投票方式決定上訴,令矛盾加深。
其後政府恢復主動賣地,幾乎月月有地賣,連內房也來港搶地,惟華懋自2013年中以低價30億元奪得將軍澳地皮後,接近兩年未有官地土儲進賬,近月多次賣地都鮮有入標。即使賣樓成績亦欠佳。據統計,年初迄今扣除封塵多年的大潭紅山半島貨尾等,賣樓僅4億元,主要是2014年推售的大埔富.盈門及九龍城金.御門,年內各售11伙。
由華懋單獨發展的一手項目,銷情相當緩慢,九龍塘義德道雲門去年11月推售,要等半年至本月初才「破蛋」沽出一伙,但毗連嘉里的新盤定價相若,至今已售出35伙,洋房部份更以3.6億元沽出成為九龍洋房王。
即使對比中小型發展商,如嘉華國際今年賣將軍澳嘉悅及兩貨尾,已累沽約360伙,套現約28億元,拋離華懋一大截。至於投資物業方面,尖沙嘴赫德道16號全幢商廈落成超過一年都未有租出任何樓面,任由其丟空無租金收入,近期委託代理標售,索價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