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上海自貿區允許區內同業機構,經分賬核算單元(FTU)賬戶,是自貿區資本賬戶開放的最大突破。中銀香港(2388)與附屬公司南商(中國)的相關賬戶,年初已投入跨境對盤交易,該行人民幣業務專家相信,FTU未來業務量肯定顯著增長,中行(3988)系母子在FTU業務亦佔領先地位。
記者:劉美儀
中銀企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副總經理王海霞預期,因同業拆借及資金流動高速,未來其發展規模甚或比企業跨境借貸更快更大;去年該行貸款總額增長12%,她透露由滬自貿區及前海帶動的跨境借貸,增幅較其平均貸款更高。
自貿區拓展引發更多資金需求及跨境借貸,該行發展規劃部人民幣業務處高級經濟研究員應堅指,「兩三年間本港人幣市場會出現結構性變化」,像本港人幣貸存比率,隨着資產負債更趨均衡,比率已由去年初12、13%,升至目前逾20%。
QDII 2或快出台
市傳地域倍增後的滬自貿區年內將試行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 2)計劃(覆蓋股票、房地產及其他投資),粵津隨後。但王海霞表示,「目前(試點)說法是全國範圍」,應堅則補充,試點可能先選一些重點城市,繼而「全國開放」,不是單針對自貿區。
被問及若成功出售南商,會否影響自貿區賬戶及FTU營運?王海霞回應,在FTU賬戶營運上,中銀作為境外機構,與母行中行、附屬南商(中國)及其他區內FTU合資格同業,更多屬境外交易對手的往來關係,日後無論如何,中銀在現政策下都有業務空間及「角色點」。
本港離岸人幣外滙現貨日均交易額達100億美元,FTU活躍帶來更多自貿區頭寸在港平盤,她說現難估算FTU對本地外匯交易佔比貢獻,惟即使周邊人幣離岸中心越開越多,她對區內資金流量,首選香港平盤仍感樂觀。截至今年2月中,滬自貿區內企業進行人幣境外借貸,涉及金額197億元,前海截至4月底計,跨境人幣貸款提取額約200億元人幣(備案額近900億元人幣)。
FTU賬戶突破資本賬管制
【話你知】
上海自貿區前年成立,為配合與別國進行「自由貿易」,該區必須突破資本流入、流出管制,遂設立中國金融體系內獨特的五類賬戶,方便資金跨境往來,FTU(Free Trade Accounting Unit,分賬核算單元)屬其中一種。
簡而言之,FTU與本土賬戶分隔,擁獨立戶口、損益表、資金來源等,以方便進行有別於資本賬管制、近乎全流通的跨境金融操作,如資金滙入滙出、兌換及結算等,甚至要另聘會計師處理審計。較具體例子是,一家FTU銀行可在海外拆入資金,借給合資格企業(如FTE,即區內機構自由貿易賬)。若該筆資金屬人民幣,FTU銀行可進行外滙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