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凝神•對峙•揮刀 延續武士藝術

【旅遊籽】凝神•對峙•揮刀 延續武士藝術

【旅遊籽:浪迹遊蹤】
據說,當靈魂集結在一起時會形成一種氣場。
那天,我在大阪和田市遇上一股強大的氣場,那是源自一把刀,聽說日本刀是武士的靈魂,刀鋒劃過,彷彿連空氣也在淌血。遠赴日本,本為學習武士刀術中一種必殺技「居合道」,但要練刀,必先修心。雖然自十九世紀後,世上再沒有真正的武士,但其精神和武道依然代代相傳。

在日本以刀刃聞名的堺市,當地刀匠自古以來,皆以鑄出一把優秀鋒利的日本刀為畢生志業,並祈盼能遇上一位知音武士,因為只有具氣度的武士,才可把刀發揮得淋漓盡致。堺市著名鍛煉所的水野刀匠,叫我去找泉本哲彌先生,說他是當今修練武士道的佼佼者,也是居合道名師。

泉本先生拿起重一公斤的武士刀揮灑自如,斬切利落。

居合道 瞬間定勝負

泉本先生的止水館道場就如漫畫裏的一樣,地上鋪榻榻米,三面皆壁,掛滿兵器,只有一面大窗戶,透視着窗外的小園景。我以為泉本先生練的是劍道,反正都是用日本刀劍。「居合道在室町時代由開山祖林崎甚助發明,是敵我雙方坐着對峙時,一種在瞬間拔刀攻擊,不讓敵方有機可乘,進而克敵制勝的刀技,古時就有不同流派,稱為『拔刀術』、『居相』、『拔合』等。」泉本先生說。
我不明就裏,只見他神情肅穆地跪坐在廳中,默不作聲,旁邊助手也不哼一聲,一種無形張力慢慢聚合,靜待他出手,只見他慢條斯理改為跪坐,然後拔劍,在空中揮斬兩下,收劍。其實,我看不懂。泉本先生說︰「居合道不像劍道拔刀交劍爭勝敗,而是交劍前已決勝負,因而修此道者平時也是單人練習,刀的佩帶法、呼吸、目視、踏足、刀柄握法、拔刀速度、收刀法等等要反覆修練,需要相當集中,故我們更重視精神和心靈上的修練。」
泉本先生接着命人擺下濕了的草蓆卷,給我示範一場斬法,還未來得及心理準備,只聽見「呼嚓」兩聲,那厚重的蓆卷即時斷開兩截,切面利落。試拿一下武士刀,才知原來最少重一公斤!沒有多年道行,也難以揮動自如。

細緻如刀頭也綴以花紋裝飾。

其中一件古董收藏品中的刀鞘裏,藏有一把小刀。

武士道 修行大道場

十一世紀至十九世紀間,武士是當時身份制度下的士族階層,他們崇尚武士道精神,講究義、勇、仁、禮、誠、名譽和忠義。必為主君及家庭,奉獻體力和精神,甚至毫無保留奉獻生命來完成任務,即使死亡,也只不過是一種盡責的手段,若是任務未能完成,那比死還要害怕,所以剖腹自殺也不足為懼。那些任務未成而選擇逃亡的武士則成為浪人,被國家唾棄。
泉本先生自少對武士刀有着不解的情義結,從十五歲起先學合氣道,以及如笛子般的樂器尺八,因為兩者皆能修心,後來開始練習刀法,至今學習居合道已有四十年,甚至覺得居合道能助他在現世自處,「武士道精神是一種道德規範,講究個人與家庭、主君、友儕之間的關係,更要保持健康,對個人地位和名聲也重視,套用在任何人身上皆適用,是一個做人的法則。」

「鐔」即劍格或護手,用以出刀與收刀的開關、格鬥時保護手掌與腕,顯示社會地位。

泉本先生的地下室是他製作鞘的工作坊,有大量部件藏品。

道場還有其他日本武器。

大銀行家 製鞘成癮

泉本先生退休前是位銀行企業家,退休後專注練習居合道,更創立道場授徒,希望以此教育下代貢獻社會,他說︰「劍術是一種把個人與宇宙萬物聯繫的一種手段,着重心靈和精神層面的修練,才成為一種武道。」
一把出色的武士刀必需具備藝術品的條件,要具獨特性、工藝、形態、劍鞘和劍緣也講究。武士刀是以古老的鍛接方法,把銅和金以人手打造接合,刀匠往往耗上半生去打造一把刀劍,還需配合鞘、柄卷、鐔、目貫等配飾,一般要八十萬日圓以上。「江戶時代,武士的佩劍都會有家徽、飾上鶴、龜的飾紋,而且劍鞘都是黑色的。時移勢易,刀敵不過槍、槍也勝不了大炮。武士刀也成為藝術。」泉本先生現在是位製鞘工匠,利用木和漆,平均花一個月去完成一把鞘,再用六個月去做鐔(連接劍柄與劍身、凸出的劍格)。在道場的地庫便是他的工作坊和收藏室,像個小型的博物館,一把好的武士刀價值五百萬日圓(約三十二萬港元),堪稱人間國寶。

居合道開始時,是以坐着對峙,靜待拔劍殺敵的機會。

武士死都要靚

除了忠義仁勇,武士其實非常「貪靚」,見主君和上戰場前要梳洗清潔,並會點妝,隨身帶備化妝盒,看起來要神采飛揚,因為隨時會戰死,面子攸關,死都要靚。即使把敵人頭顱斬下,也要把它送回對方的母親或太太,並讓她們洗淨上妝,以示尊重。

止水館 本部道場

地址︰
大阪府岸和田市下松町968-1
網址︰
http://www.iai-shisuikan.com/

TRAVEL MEMO:日本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查詢: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2522 1184)

航班:乘搭ANA,每日一班來回香港大阪,經濟客位機票$4,098起(已連稅)。查詢: http://www.ana.co.jp/asw/wws/hk/e/

匯率:100日圓約兌6.51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鳴謝:ANA、日本國家旅遊局

記者:林慧賢
攝影:林栢鈞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