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白屋改建消失的摩星嶺集中營

神秘白屋改建
消失的摩星嶺集中營

一個藏於摩星嶺密林、圍滿鐵絲網的廢墟,將被活化成為摩登外國商學院,但計劃竟收到近八成反對意見,更引發不少人包括曾德成前來憑弔。人稱白屋,它就是前域多利道扣押中心--港英時期政治部唯一的專用建築。
記者:蘇汝卿 攝影:黃文邦 李錦鏵 江俊豪

位於港島最西面的摩星嶺,白屋由四間平平無奇的小屋和銀禧炮台組成,經年荒廢,深埋在密林中。

前政治部成員撰寫的《政治部回憶錄》指出白屋為特務訓練基地,除了課室和辦公室,亦設有長期羈留設施 。

今年四月城規會已批准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的校舍規劃申請,設計圖所見這個三級歷史古蹟將面目全非,計劃下年動工。

選址偏僻 遠離華人

沒有街號、甚至沒有門牌,這四座平平無奇的白色小屋地處偏僻險要。「相信政治部看中它遠離民居,華人不太熟悉,於是徵用這些屋。」歷史學家高添強表示,十九世紀摩星嶺一直為軍事重地,抗日時期鎮守香港西面要塞,所以英國人較熟悉摩星嶺地理,因為這些因素,五十年代,政治部徵用摩星嶺前空軍俱樂部為政治部拘留中心。

曾參與六七暴動,曾德成早前亦撰文,記述自己趁白屋改建前,到現場憑弔當年囚在此處的故友。

五十年代至1995年,白屋一直由港英政治部掌管。歷史學家高添強指出,白屋藏了港英政府不光彩的歷史。

最神秘特務組織--政治部

香港最神秘部門--政治部由英國安全局直接指揮,專責收集情報和打擊間諜活動。作為政治部扣押中心,白屋曾囚禁不少間諜和危害港英統治的政治犯,當中包括香港警隊助理警司曾昭科(後被遞解到中國內地)。而這個集中營最為人所知、最大規模行動,便是六七暴動--1967年5月6日,新蒲崗一間人造花廠發生勞資糾紛,及後演變成港英政府和左派的鬥爭。白屋共收押了52人,包括工會領袖、校長、影星傅奇、石慧夫婦等左派核心人士。「較深入了解香港七十年代以前的情況,就不會理直氣壯說英國人重視法治。」高添強表示這個特權組織的手段其實有不少問題。

白屋變廢墟 歷史漸煙沒

政治部早在回歸前,1995年解散,交由特區政府產業處接管,只供影視界作外景拍攝用途,平時仍舊重門深鎖。從廢墟迷影片所見,走進經年荒廢的白屋,只見空蕩的辦公室、重重鐵閘和狹小囚室。而曾經囚禁在此的人已泰半不在人世,這段港英政府不願公開的歷史如同白屋一樣,無人問津,被時間慢慢淹沒。

事隔近半世紀,三位當年參與六七暴動的左派人士,仍清楚記得囚在白屋的戰友遭受的對待。究竟他們認識的集中營有多陰森恐怖?而白屋又埋藏了港英政府甚麼秘密?請留意下集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