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旅程 - 蔡東豪

人生是旅程 - 蔡東豪

長跑過程中不斷渴望盡快完成賽事,不停幻想前面就是終點,但真的接近終點,歡喜中卻帶着些小鬱悶。完成的感覺無疑是開心,但完成代表沒有路再跑,感到鬱悶是因為長跑者和這場長跑已經產生了感情。
我們經常接觸到一句金句:「Life is a journey,not a destination」,印在大小海報上。很多人引用「人生是旅程」這句話,特別是不如意的時候,總有朋友說,人生是一段旅程,不必在乎目的地,旅程中享受的風光才是最珍貴。
例如失戀,「旅程比目的地重要」是重要的安慰台詞。聽得多,這句話逐漸失去意義,心情欠佳時,想大叫:又要過程,又要目的地,可以嗎?
人生是旅程,很多香港人聽後反白眼,收皮啦,以買樓為例,上了車就是上了車,買不到樓的過程毫不happy。身為犬儒族,我也覺得難接受,世人認定成者才是王,事後沒有人關心過程,直至我遇上跑步,特別是愛上磨人意志的長跑。
長跑者好不容易才跑到終點,卻矛盾地不想抵達目的地,因為長跑者的旅程太豐富。旅程是由決定參賽一刻開始,旅程最大部分是訓練,投入訓練的時間遠超過比賽,訓練出現的甜酸苦辣刻骨銘心。多麼不願意訓練,也要天未光出發,因為長跑者知道沒捷徑,訓練是旅程的戲肉。訓練期間長跑者可犯錯、可任性、可不忠於自己,因此,這段旅程情感最澎湃。還有,旅程中很可能出現受傷,受傷是旅程的最大折磨,長跑者心情像坐過山車,隨着康復進度大上大落。長跑者旅程不是從比賽開始時開始,也不是在比賽完結時完結。
比賽中,長跑者感受到快感,但快感會過去;長跑者感受到痛楚,但痛楚會過去。其實長跑過程中,情緒高低起伏,身體舒適和痛楚,都是過眼雲煙。與其逃避,或假裝這些感覺不存在,長跑者不如任由這些感覺帶領身體和心靈,在空氣中翱翔。比賽是旅程一小部分,很多應做的東西賽前已做了,未做的東西,仍未做的話,已是太遲。
長跑者須接受,長跑的旅程與目的地之間的界線模糊,例如終點不一定是目的地,完成賽事後還有其他心靈賽事,例如走過終點一刻開始,長跑者腦海中回想,剛才我應該這樣做……
賽後長跑者的感覺可能是喜悅,也可能是失望,但最大可能是空虛,完成後出現的這個洞怎填補?這場賽事剛完,長跑者在計劃下一場賽事,汲取了今次經驗,未來訓練需怎調整,需加進甚麼新元素,還未換衫已在長跑者腦裏轉。
長跑者的旅程沒有目的地,因為目的地是繼續跑。

蔡東豪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553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