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Lunchtime Reading】葵涌醫院環境清幽,不像醫院;蘇偉生西褲白襯衫,不像護士;樹下、走廊、活動室,人來人往,服飾各異,也不像病人。蘇偉生說,害病的人,別整日記掛病情,多讀書、運動,讓自己忙着,日子更易過。他本人也是個藥罐子,自小體弱多病,當上註冊護士不久,便確診患鼻咽癌。想過環遊世界,任軀體惡化,但母親的鼓勵,讓他捱過電療,重燃生存熱忱。弱聽、腎上腺、甲狀腺失調……後遺症的煎熬,延續至今,但蘇偉生看得雲淡風輕,還將閱讀獲得的正能量,轉化為舞台劇,與病人及家屬演繹人生五味。
《拾香紀》的主人翁十香,有一位患有輕度弱智的哥哥叫九健。十香曾嫌棄哥哥愚鈍,後來才發現,哥哥的睿智與可愛,不比尋常人遜色。
蘇偉生愛讀書,睡覺前翻一翻書頁,是他正能量的來源,當中最有共鳴的作品,是陳慧的名作《拾香紀》。這本書描述七十年代一個香港家庭的生活,故事主角十香,有九個兄弟姊妹,排行第九的九健,患有輕度弱智,受盡歧視。一九八二年發生雨夜屠夫肢解案,九健每次出門,旁人總混淆精神錯亂與弱智,避得遠遠的。現實中,蘇偉生也有八兄弟姊妹,服務的對象中,也有人因備受歧視,感到痛苦。他向病人及家屬強烈推介此書,鼓勵他們互相扶持,度過逆境,後來想根據工作經驗,創作一個關於精神病人故事的劇本,參加徵文比賽。
《人間有情》是一部舞台劇劇本,描寫了梁蘇記遮廠濃濃的人情味,是社會失落已久的瑰寶。蘇偉生參考此書格式,寫出了人生第一個舞台劇劇本。
「但我沒有任何戲劇經驗,很多分場都不會寫,譬如場景的轉換應怎樣交代呢?我於是讀了杜國威的《人間有情》。這本書描述梁蘇記遮廠一家人,在動盪年代同甘共苦的故事,裏面有很正規的劇本格式,譬如分場、燈光等寫法。我學了之後,寫了自己的第一個劇本——《我們都是祝英台》。」這份劇本,講述輕度智障男病人,與抑鬱症女病人,在醫院治療期間參與舞台劇演出,男病人單純正面的思想,使女病人重建正向人生觀。蘇偉生憑着細膩的故事,奪得優異獎,從此決心辦一個話劇團,將精神健康訊息帶入社區。他寫下二十餘齣戲劇,大都與精神病患者有關。
病者演出 抒發情緒
演繹故事的人,不是誰,而是故事的主人——病者及家屬。「有一位女性家屬,弟弟患有嚴重智障,每次出演舞台劇都會哭。她可能為了照顧弟弟,受了很多委屈,其實很難過,真的很難過。但我每次都問她會否太辛苦,她都說不要緊,可能這也是她表達情緒的渠道。」記得讀小學中學時,「你都黐線嘅,入青山啦」,是你我他的共同口頭禪,言者無心,誰也沒想到傷害可以很大。「我記得十多二十年前,復原人士離開院舍,嘗試融入社區。他們入住的中途宿舍,是沒有門牌的,因為擔心居民反對。」近年社會對精神病認識增加,歧視減少了,但蘇偉生依然筆耕不絕。只要疾病一天未除,痛苦掙扎與關愛,永遠有動人的故事上演。
記者:彭海燕
攝影:劉永發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蕙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