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中譯本《西方憑甚麼》出版。考古專家兼歷史教授Ian Morris 筆下,人類文明的演化興衰是嚴謹的學術,閱讀樂趣猶勝奇情小說,對厭惡香港課堂歷史的筆者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英文版已面世數年,現在終有中譯並讀,不用苦思中外詞彙原文,喜甚。和去年熱賣的《智人簡史》一樣,《西方憑甚麼》亦是在宇宙大歷史廣闊框架內演繹的人類世界史,從整合非洲大草原的考古證據開始,強調在全球開枝散葉的現代智人當中,沒有任何族群有注定稱霸的基因差異。如果《智人簡史》勾勒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由大腦暴漲啟動認知革命,經過農業和科學革命的歷史,只問「擁有神能的現代智人是否更快樂?」;Morris則抱有最大的野心,要從西南亞「丘陵兩翼」文明搖籃孕育出來的東西方文明核心的起落中疏理出歷史脈胳,探究人類何去何從。
中譯本副題《破解中國落後之迷》錯投讀者所好,史家其實只關心歷史的發展。《智人簡史》的普世進程由社會和生物的規律推動,若要解答「西方憑甚麼」在現代主宰全球,必須以地理解釋東西差異。Morris 從海量的數據重組能量、組織、軍力及資訊方面的歷史狀況,組成「社會發展指數」,以東西方你追我趕至工業革命時前後腳急升的數字大勢為主線,輔以發展與阻力的矛盾、核心與邊陲的競逐,以及東西核心之間的交匯隔阻,交織成綿密有致的故事肌理,加上饑荒、流民、瘟疫、動亂及氣候變化「末日五騎士」隨機散落的社會崩潰及黑暗時代,構成一部扣人心弦的大歷史敍述。
Morris不相信英雄造時勢,認為「人類出於懶惰、貪婪、恐懼」在壓力下求變才是歷史規律。假如鄭和首先發現新大陸,工業革命會否在中國首先發生?不會,「是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歐人橫越大西洋比東方人橫越太平洋更容易。」大明高官禁止遠行和哥倫布冒險,同樣做了對的事。「地理不會留多少空間給自由意志……歐洲人一旦發現美洲,後果就乾坤底定了。」再問,如果中國文化沒有轉內向,鄭和會否更進取?不會。「每個時代都得到它所需的思想」,文化和自由意志永不能戰勝生物、社會和地理的規律。
東西方差距正在縮少,中國崛起後能否主宰世界?按社會發展指數的走勢,東方將會在下世紀初再度領先,但已無關重要。人類由遠古穴居到原子時代,指數才增長九百分,未來百年若不被「末日騎士」拉下馬,東西方將會同以複式增長三四倍,屆時地理區分將會因科技已突破奇點而失去意義。我們更關心人類還能否主宰世界,奇點與文明滅絕的競賽將是關鍵。一直推動歷史的「懶貪懼法則」亦將會終結,但歷史不會終結,「真正重要的歷史是全球史和演化史,關於人類從單細胞有機體到『奇點』之間的故事。」
Morris認同Jared Diamond在《大崩壞》的結語,考古學及電視傳媒可挽救世界免陷於難,並補充「只有歷史學家能解釋離間人性的差異,從而阻止它毀滅人類。」但歷史不能再囿於只有兩百世代的文字紀錄,史家必須融匯考古學、遺傳學、語言學等迹證,將人類大歷史的舞台推前至五百世代,如原著副題所標示,萃取"The Pattern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