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提高對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財新網報道,在中銀監最近內部會議上,監管高層要求銀行加強流動性風險防控,同一客戶的表內外、信貸及非標準化債權業務資產,需納入統一授信及限額管理內。
報道引述消息指,中銀監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須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精細程度,加強對現金流的預測分析,有效運用壓力測試等方法,制訂切實可行的風險防控預算案,並報批當地所屬監管局作備案。
至於各級監管機構,當局亦要求他們加大對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的評估,提前預警,以防止出現重大流動性風險事件。
非標準化資產漸擴張
中銀監亦發現,內地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仍在緩慢擴張,風險隱匿程度增大,期限錯配亦嚴重,有關非標資產主要通過其他類別投資體現。截至首季末,銀行業金融機構除債券、股票以外的投資餘額達1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2%。
自去年11月至今,人行已三次降準,上月中突然降準的幅度更達1厘,接連的行動為銀行業體系釋放了不少流動性。
目前整體市場的流動性雖然平穩,但隨着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及貨幣市場的變化,影響銀行流動性的不穩定因素也在增加;加上利率市場化推進,互聯網金融對存款資金被分流的因素,以至國際資本流動速度劇烈,在在對流動性的穩定程度帶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