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口岸兩檢 港付42億

深圳灣口岸兩檢 港付42億

【本報訊】深圳灣口岸是首個實施一地兩檢的跨境口岸,2007年回歸10周年當天由當時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通車。聯檢大樓設於內地蛇口,本港執法人員獲授權在特別劃出的港方口岸區執行香港法例,但港非免費獲特權,除口岸設施需自費25億元建造外,還須向深圳支付17億元土地開發費,共42億開支,及每年繳交約780萬元租金。

深圳灣口岸聯檢大樓分為港方口岸區及內地口岸區,旅客過關只需下車一次便可辦理出入境手續,毋須如其他陸路跨境口岸般上下車兩次,可節省10分鐘。在蛇口的港方口岸區佔地41.565公頃,港需自費興建過境設施,建造成本25億元。
香港亦需要為港方口岸區所佔用蛇口土地,向深圳支付17.2億元土地開發費,當中包括填海及公共工程費、海域使用費以及徵地遷拆補償等,每年要交約780萬元租金。
港方亦與深圳簽訂租約,土地使用期限至2047年6月30日,每年需付逾623萬元人民幣租金(約780萬港元)。租金每5年調整一次,調整幅度上限為30%。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