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橋現裂痕行山危險嗎?

百年石橋現裂痕
行山危險嗎?

有逾百年歷史、被列為法定古蹟的港島大潭文物徑的石橋出現多處裂痕。水務署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在出現裂痕的石橋,貼上測試玻璃片,監察裂痕移位變化。水務署指裂痕相信是冷縮熱漲所致,會繼續密切監察裂痕的情況。

記者:林社炳

大潭中水塘水壩及4座石橋,於2009年9月被列為法定古蹟。4座大型石橋座落大潭篤水塘西岸,為1907年大潭篤水塘計劃第一期工程興建,以連接由大潭灣通往大潭上水塘及大潭中水塘的道路。4座石橋屬花崗石拱形結構,橋面以粗琢花崗石鋪砌,沿橋頂則有飛檐裝飾。

記者日前實地視察,在位於大潭中水塘下游的兩條石橋,在鋪砌的花崗石之間,發現最少有3處位置,貼上監察裂痕移位變化的玻璃片。其中一條石橋的裂縫更露出兩條相信是俗稱草龍的南草蜥,無懼途經的晨運和行山客,安靜地享受陽光浴。有晨運客指,早於幾個月前已見有人員在石橋裂痕貼上玻璃片,兩條南草蜥經常出來曬太陽,看來石橋裂隙變成牠們的棲息地。

有行山人士結伴遊大潭水塘。她們說,很欣賞百年石橋的結構特色,有留意石橋出現裂痕,希望政府定期維修保養,保存石橋承傳下去,讓更多市民和遊人,能欣賞到古橋美景。家住屯門的市民說,每年會到大潭水塘遠足最少兩次,覺得很適合不同年齡的遊人。他說,不少人走到古舊石橋,無不小休欣賞石橋景色拍照留影,認為有必要做好保育。

水務署表示,定期派員檢查大潭水務文物徑的古橋及水壩,適時進行維修及保養工作,確保狀況良好。檢查結果顯示古橋及水壩沒有結構問題,因此古橋無需封閉,大潭水塘的集水功能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水務署指出,貼有玻璃片的裂痕只在該古橋的石砌護牆出現,裂痕相信是由經年的冷縮熱漲所致,加上填縫砂漿剝落,裂痕因而增闊。為確認裂痕不會持續加闊,該署職員於2014年底在裂痕上貼上玻璃片,監察結果顯示裂痕沒有變化。該署會繼續密切監察裂痕的情況。護牆並不屬於古橋的結構部分,它們的冷縮熱漲不會令古橋的結構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