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咇……咇……」計時器聲響起,30多歲的陳女士,自己也估不到能完成這25分鐘的緩步跑。
回想起自兩年前的工傷,長期腰背痛令她寢食難安,莫說重投工作,連家務都未能應付。在長期缺乏活動下,體力已大不如前,加上多種止痛藥的副作用影響,她連外出正常社交都提不起勁,名副其實「痛到冇朋友」。
在物理治療師轉介下,她來到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痛症中心,參加了「豐盛人生抗痛計劃」。經過6個星期認知行為小組訓練,她學懂一套自我管理痛症方法。由以往只靠藥物、休息及被動式治療,改變為有系統、有計劃的主動處理方法。
「調適」運動量助康復
她回想參加計劃初期,復康運動越做越痛,心裏充滿懷疑,甚至想放棄。但她運用課堂上教授的「調適方法」,逐步逐步提升體能。起初由少量運動開始,並量度可應付的運動量來操練,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次數或時間,增加的運動量會維持數天,這樣可以給身體有足夠時間適應。當身體習慣了早前訂立的運動量後,她再訂新目標,有計劃地增加運動量。
在腰背痛比較嚴重的日子,她沒有像以往般停止所有運動,或只卧床休息,而是盡量保持活動,減少會引致不適的動作,將平常的運動次數或時間減少,當腰背痛減輕,活動量又循序漸進增加。
現在她處理長期腰背痛已駕輕就熟,除了恒常做物理治療師教授的腰背運動外,其間又勤做伸展運動,以防止肌腱勞損。她仍然是醫院的「常客」,但不再是以往般到醫院求診,而是被邀請到痛症中心,與長期痛症患者分享如何面對慢性痛患的挑戰,並道出:「雖痛仍在,但苦不再。」
隔周五刊出
撰文: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跨部門痛症綜合治療團隊物理治療師張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