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直擊佔領《蘋果》 Invader:下一站月球

【文化籽】直擊佔領《蘋果》 Invader:下一站月球

【文化籽:藝文沙龍】
連太空也成功「入侵」的法國塗鴉藝術家Invader,近期在港舉行展覽兼發動第五次入侵行動,逾二十幅新作快閃侵略大街小巷成新地標。前日,Invader的「鬼蹤」竟出現於將軍澳的壹傳媒大樓,連同今日全叠〈果籽〉版面同告被入侵佔領,記者照片全被「打格」,部份文章段落被攻擊至東歪西倒,全都是Invader親手操刀。Invader接受〈果籽〉專訪,欣然談到這次入侵:「能夠在香港全面佔領《蘋果日報》,我非常興奮,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他迷戀香港老建築,心願能在港的戰後建築物創作大型塗鴉,又透露登月大計。

"These new installations gives you a sense of my passion for my art, and that nothing will defeat the creative spirit, so I look forward to returing again sometime to bring even more art to the city!"
──Invader

前日探子匯報壹傳媒大樓正門牆壁上出現一幅50×50cm的馬賽克,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出自Invader手筆,他近期在香港PMQ元創方舉行殲滅展覽(Wipe Out),不時偷偷出現展場看觀眾反應,順道發動新一輪入侵,在港九各區安裝包括火龍、青花瓷和泡泡龍新作塗鴉,作品這一刻仍能在街頭力保完好並未被鏟走,並先後於他的Instagram作全球發佈。最新出現的塗鴉在將軍澳工業邨的壹傳媒大樓外牆,作品是一個蘋果與飛行中的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侵略者是他的圖騰,Invader告訴我,這作品名稱叫HK_99,而今日發刊的〈果籽〉也被他全面入侵,版面被零碎的Invader馬賽克佔領。
其實,這不是Invader首度入侵傳媒機構,他回憶二○一一年也曾經入侵過法國偏左翼的《解放報》。「我入侵《解放報》的大樓與天台,與此同時把它們出版的報紙所有a字騎劫,全部以太空侵略者圖案取代。」Invader特別闡明那是一次全面的入侵行動(A total invasion!),猶如是次佔領《蘋果日報》。
上次來港,Invader在風雨飄搖中特意現身金鐘支持香港雨傘運動,並憶述示威者組織和秩序之良好,令他印象深刻,讓他聯想到法國一九六八年發生的「五月風暴」,他在雨傘運動期間戴上的黃色頭盔,如今成為其個展的展品之一。Invader 關注香港政制發展,適逢港人正在爭取特首普選,街頭巷尾都充斥着政改的討論。身為一位早已有民主普選國度的選民,Invader如何看香港政制發展?「法國花上千年才得以體現民主政制,走上這條路甚至要經歷暴力革命,它和香港有着不同的過去、文化和傳統,故兩地不能一概而論;加上我只是個法國藝術家,我的作品本身並不涉及政治,只是像其他藝術家一樣,選擇秘密地爭取在街頭創作。」Invader 強調,他不是政客或社會學者,但誠心祝願香港有最好的前程,「因為我很愛這城市和香港人,經過五次來訪,我不斷發掘香港不同面貌,未來也會繼續探索。」

HK_99 
馬賽克蘋果與飛行中的太空侵略者
50×50cm

Invader透露,曾在法國入侵《解放報》(Liberation)的大樓與天台,同時把它們出版的報紙所有a字騎劫,全部以太空侵略者圖案取代。Invader提供

不滿作品被殲滅 搞光復展覽

事實上,今天他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巷尾「被保留」,也是一個用藝術作武器的漫長抗爭,今天的認同,是長期抗戰下的成果。Invader曾多次被捕,二○一一年他環遊世界之旅,便在獄中度過當中二十二晚,包括入侵荷李活時;在香港也曾在半夜街頭被警察捉個正着,只是警察最後把他放走。走過香港天涯海角的Invader透露,最喜歡香港老建築,感覺有美國科幻電影《2020》(Blade Runner)的氣氛,他心願在香港某戰後的建築物創作一個巨大的塗鴉。
Invader的作品並不涉及政治,但他的入侵往往引發政治風波。尤其是二○一四年當他第三次來港進行藝術家喻為最大一次「送禮」行動,便部署大半年,全部在巴黎創作的四十九件重要塗鴉安裝後不到一個月,港府竟然視名家真迹為草芥進行Invader常掛在口邊的「大鏟除」行動(Wipe Out),銷毀了九成他花近十五年時間安裝的所有作品,全面清除他構想的「城市針灸」(urban acupuncture)。「這是令人傷心的事情,我視作品為己出,全世界也只有香港政府會鏟走我的塗鴉,導致我舉辦這個殲滅展覽,一次過把消失的作品光復,香港當代藝術基金會(The Hong Kong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的支持是非常寶貴的。」
港府的火速殲滅,激起坊間譁然罵聲,港人組織網上群組和街頭藝術保衞隊,甚至自發進行修復,讓Invader不無感動。是次策展人Clement Dirie說得好,「藝術和Invader永遠都不會真正地纏上政治;倒是政治不停地追在他們後面。」早前在巴黎跟Invader有一次深入對談,他不諱言,自己以很強的個人風格佔領街道,為的是在歷史留名,這是作為藝術家的大志向吧!不過,在名利雙收之餘,他還是誠於推銷塗鴉的本質與城市功用。「法國人早就明白graffiti這回事,香港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世事最諷刺,莫過於此,原本免費能於街頭欣賞的作品,卻要花過百萬在拍賣場收藏;原本抬頭可以看到的塗鴉,今日要困在展覽廳,這就是精神分裂的香港。
或許,不少人仍認為,Invader只是在搞破壞、做勞作,又何時有認真理解過他對藝術的執着、背後的理念?Invader強調,以AVNI(不明身份藝術家)作這種「地下」創作絕不意味着其宗旨是損壞建築或破壞文物,恰恰相反,是極大地尊重公共空間。

Invader在香港入鄉隨俗戴上大頭佛面具,將相片上載至Instagram。

Invader創作的三米高經典李小龍立體馬賽克人形雕塑,充份代表了藝術家的抗爭精神(fighting spirit)。

Invader街頭作品被移除,卻被高價拍賣和在藝廊展出,似乎透視着香港街頭藝術與城市空間的矛盾。

這作品已被消失,只有在展覽中追憶一下。

曾灶財是Invader口中「一見難忘」的藝術家,二人惺惺相惜,二○○一年二人見面後,Invader原來有在九龍皇帝的皇宮安裝了一件作品,而曾灶財隨手撕下日曆寫字回禮,並稱Invader為「法國太空人」。

雖有被極速鏟走的風險,但他繼續在大角嘴、北角及中環等地裝置最新馬賽克作品,並在網絡媒體Instagram和facebook等被迅速轉載。Invader提供

旺角買料唔啱使 法國運磚仔

以這次襲港為例,我知道他走遍旺角買馬賽克磚仔材料,但最後還是不滿意質量,索性從法國速遞過來。又例如最大規模的第三次侵港行動,他先將重達近一噸的器材和作品空運到港,帶了兩名助手前來安裝,經過精密部署和設計。他強調,每入侵一個地方,都會思考為這城市留下來的作品,如何跟當地有所聯繫。「為香港創作時,我曾思考香港的身份,認為她像紐約,結果我用了金錢符號以及代表東方的紅色及金色;當然我還想到李小龍,創作了武者形象。」Invader曾以多啦A夢、街頭霸王等等經典卡通人物作塗鴉主題,你猜這位六十後又最愛哪一個卡通人物或遊戲角色呢?「當然是日本動漫《巨靈神》(Grendizer),在我成長的年代他經常出現於法國電視上,令我輩一眾男孩為之瘋狂。」
別以為Invader的入侵受到地域限制,二○一二年他先參與了Art4space計劃,再透過朋友聯絡了歐洲太空總署,花了兩年做上太空的新作。結果,Invader真的變成了Space Invader,成功將八件作品裝設在歐洲太空總署的建築物上,同時把特別創作的作品裝到ISS(國際太空站)的Columbus組件上。既然已成功在太空搶灘,這侵略者未來還有何入侵計劃?
「月球,我得好好想怎樣能落實夢想。」在世界不知哪個角落,Invader將繼續大無畏地實行他那永無休止的侵略……

鬼佬的鬼故事

香港是繼東京之後,最早被Invader入侵的亞洲城市之一。他第一次侵略香港是二○○一年八月,留下名為HK_40的一枚金色港元。當時沒有裝備GPS的智能手機、Google地圖或街景圖,他拿着一個裝水泥和馬賽克的帆布挎包、一本香港地圖、筆記簿、一根臨時發明的伸縮桿,單人匹馬進行入侵。轉眼十多年過去,他以這作品安裝在一座竹腳架下感到安慰。
Invader印象深刻的一次侵港,道出了一個鬼故事。適逢當時是七月十四鬼節,rapper好友陳廣仁(MC仁)告訴Invader是夜街上不會有人,Invader極興奮的說要出外安裝幾件作品,包括在一所非常老舊的房子。MC仁嚇唬他,那可是一間鬼屋,殊不知Invader更興奮:「這不正好嗎?在那屋安裝一件作品,鬼可以保護它。」事件啟發了Invader,在第三波入侵行動時,加插了鬼魂的主題。連鬼魂都不騷擾他的創作,但港府卻驚慌至立刻把塗鴉鏟除以快之,認真好鬼諷刺。

Invader個展《Wipe Out》

日期:即日至5月17日
時間:10am-8pm
地點:中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

昔日相關報道

巴黎專訪
Invader:香港政府bad tast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140325/18667146

從佔領區到拍賣場
Invader:越殲滅越狂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pecial/art/20150325/19088323

記者:鄭天儀
攝影:伍慶泉、陳永威
編輯:謝慧珊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