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兩地股市進一步融合已成大趨勢,亦為當前中國股市的「改革牛」締造更多機會。隨着深港通或於年底前落實,AH股差價有望進一步收窄,H股成交額上升料成為新常態,可對現時估值仍明顯偏低的中小型H股多加留意。
於去年11月開通的滬港股,只納入香港的大型和中型股指數,因此,不少人揣測深港通應會把小型股指數納入其中,相信將令中小型股票成為市場的新亮點。
再者,滬港通啟動前,H股中的大型股較A股有溢價,中小型股則比A股便宜;滬港通啟動後,A股大幅揚升,當中大型股變得較H股昂貴,中小型股更仍然是A股貴過H股,而且兩者差距擴大,令不少優質中小型H股相對估值顯得更吸引。
在中小型H股中,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銀行、地產開發商、鋼鐵水泥,以及風力或水力發電等環保概念企業,在歷史上的估值一直很低,以往升勢又明顯較同類行業的大型股緩慢,日後不排除有發力追上的可能。相反,建築、資本貨品、運輸及傳統能源類股,已因投資者近期追捧AH股折讓股,以致其H股的估值吸引力下降。
以中長線角度來看,中國股票整體前景仍然非常樂觀。過去六個月AH股的估值相繼出現顯著復蘇,並有成交大增配合升市,投資者着重的並非經濟或利潤增長,而是對中國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及經濟長遠發展投下信心一票。
隨着中國有更多結構性調整和改善發揮成效,未來又可能有更多出乎市場預料的政策措施出台,隨時為投資者帶來驚喜,引得更多環球投資者重新留意中國股票,令更多資金流入,推動估值穩步上升,使中國股票於中長線持續上揚。
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
在香港,資料由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刊發。此資料並未被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所審閱。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基金價格及其收益可升可跌,並不能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原本投資金額。投資價值亦可能受到滙率影響。文內所有分析均由貝萊德就其本身目的取得,並可能據此行事,所取得的任何研究結果僅屬偶然。文內所述觀點並不構成投資或任何其他建議,並可予以修改。有關觀點不一定反映貝萊德集團旗下任何公司的意見或其意見的一部份,且不保證其準確性。
©2015 BlackRock,Inc.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