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3日是「國際請病假日」,由本地藝術家「C&G藝術單位」於2008年發起,鼓勵工作之餘亦要休息「錫身」。但俗語都有話「得閒死唔得閒病」,有負責任打工仔寧願抱病上陣,有人受制度所累不想請假變相減薪。作為老闆,有人明言不想員工請病假,有人則慨嘆為留住員工要多花功夫。
記者:佘錦洪
地盤工作進度緊張,助理工程師Vincent直言「真病唔請假」,「點都會死返去做嘢,條Team少咗個人,好影響工作進度」,亦只會選工作量少的日子才敢請病假,「唔係老細實炸型」。他認為抱病上陣是負責任的表現,亦可給上司留個好印象,「你病到咁都返嚟幾有責任心喎」。與其請病假留在家中,Vincent指「識吞泡一定返公司吞」,由同事到上司都有不成文規則,「一個地盤咁大,總會搵到個地方休息吓嘅」。
做藝術行政工作的陳先生一年僅請假兩至三次,每次不多於兩日,「睇吓幾病啦,如果發燒影響到思考就會請」,指上司甚少過問請假原因,認為應該善用病假。在大學當研究助理的Karen認為如只有喉嚨痛等輕微病徵亦應上班,「你唔做第二日都要做返架啦」。
會計核數工作日以繼夜,林先生稱有時會選擇請半日病假,「就算返咗去都做唔到嘢,不如抖一抖下奏再返去」。他指半日假亦毋須醫生證明,在行內做法亦相當普遍,「只要喺某個deadline前做晒要做嘅嘢就得」。同樣做核數的王小姐稱自己平均一個月請兩日病假,「咁一個月有兩日sick leave係entitle咗嘅」,又認為請假在家工作更有效率。
有人寧願帶病工作,有人卻「無得揀」要抱病上班。在寵物店做售貨員的阿修稱一年最多只敢請一日病假,「唔理你咩原因,公司只要請一日假就冇咗500蚊勤工獎,你買張都會票搭一個月都只係400蚊」,加上「跑數」及銷售抽成,一天病假損失可達上千元,佔近一成薪金。他指分店只有兩名員工,如碰上一人休息,另一人即使病情多重亦要「頂硬上」。
老一輩人講求拚搏精神,添好運創辦人之一的麥桂培在員工請病假問題上立場矛盾:作為老闆,員工有病理應馬上請假,「真係有咩事我揹唔起」;作為曾經的打工仔,他以往十多年打工生涯從未請過一日病假,「服務業你唔返你啲嘢就要其他人幫你做埋,對拍擋唔公平」。培哥指過去打工仔重視工作會互相競爭,新一代則相對「叻咗」,事事計到足請足病假,但相信濫用病假情況並不普遍。
錦倫旅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旅議會主席胡兆英則指,旅行團領隊工作多勞多得,帶團涉及出差費、小費等收入,「絕少人會請病假,你唔做就會畀咗第二個」;相反,部份導遊如行程無消費環節獲取回佣,「好似嗰日要送口岸咁,可能會選擇請病假唔返」。他指行業以年輕人為主,時有聽聞「唔知醒」而請假的例子,但因請人困難,現在要以引導取代以往家長式的管理手法吸引人才留下,「而家老闆就好似大打雜,靜係負責碼住班中層,再由中層碼住前線,先至可以留到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