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一位女車長因為技術生疏,騰雞而驚青,找不到手掣,把車駛離巴士站時數度向同事求助,更差一點點撞向一輛小巴,導致乘客受驚,發生集體罷坐事件。事後,九巴允許她繼續接載乘客,只不過換了一條巴士路線。
記者當然窮追不捨。可惜追訪對象出錯。記者理應追訪九巴高層,質問他們為甚麼把司機培訓時間減少了一半。而培訓嚴重不足的女車長為甚麼仍被允許繼續駕駛?九巴究竟關不關注公眾安全?
香港新聞娛樂化,這樣一宗與大眾公共安全息息相關的新聞,記者鏡頭對準的,仍然是女車長,跟蹤她上班,對準她拍攝,但求拍多幾段她騰雞的片斷,把嚴肅新聞變成娛樂與八卦的話題。女車長做錯了甚麼?九巴削減車長培訓時間,她在未被足夠培訓下安排工作,她也是受害者。出了事,她是第一個被問責對象。結果,女車長抵擋不住被傳媒貼身追蹤的壓力,請辭回家,連工作都丟了。
一個騰雞車長回家了,傳媒與乘客是否就此收貨?事情如果就這樣告一段落,傳媒如果不能發揮監督作用,要求九巴從制度上改進,以後難保不發生另一單騰雞事件,後果也可能很嚴重。
女車長騰雞事件,反映出九巴制度漏洞之外,其實也反映出傳媒的操守與能力值得關注。如果說女車長不夠專業,那記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