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再戰江湖的聯盟雖然聲勢浩大,還是沒有第一時間把我吸進3D空間,康城開幕電影巴黎同步公映,久違的靚聲小生Benoit Magimel無限思念,也不打算一早起床昂首飲頭啖湯,反而路過第五區二輪影院,發現兩部改編海明威小說《殺手》的舊片雙雙重現銀幕,「事不宜遲」的警號立即愉快地扯起,下午看一部,晚上看另一部,一天之內大小通殺。前者當年香港譯《殺人者》,畢蘭加士打處男下海,不偏不倚遇上芳華正茂的亞娃嘉娜,你說他們乾柴烈火也好天雷勾着地火也好,總之溫度超過華氏四五一,不焚身才有鬼。四十年代的典型黑片,情節未必四通八達,勝在畫面光影吸引眼球,何況男主角一上陣就穿白背心,誰會那麼掃興留意劇情的漏洞。
想不到擺明B級的後者更好看。時間一跳跳到一九六四,擔正的是孖咇殺手之一李馬榮,蛇蠍美人由顏芝迪堅遜飾演,牡丹花下死的是後來以獨立導演身份名留影史的尊卡薩維堤,姣婆姣到出面爛佬爛到貼地,難怪我們聰慧的片商一見勢色,奮不顧身將平淡的片名譯作《財色驚魂》。資料說它原本是史上第一部電視電影,拍成後太暴力太黃,話事人為免家庭觀眾受不了刺激,改在戲院放映。演惡霸土豪的是朗奴列根,那個辣手摧花掌摑美人的鏡頭果然名不虛傳,噼啪一聲立竿見影。生得遲的我,初次見識女人吃耳光要等到一九七二年,影片原名《愛情機器》,港譯《女人湯丸》,捱打的面珠屬於戴安簡儂。啊,忽然明白了,《格雷的五十道色戒》之所以熟口熟面,全因為此片的尊菲臘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