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報告指設計混亂動植物公園擬翻新 猩猩「放監」返樹林

專家報告指設計混亂
動植物公園擬翻新 猩猩「放監」返樹林

【本報訊】有140年歷史的香港動植物公園或大翻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去年委託專家檢討該公園的規劃,據悉專家指出公園多項問題,包括部份動物的鐵籠細小及殘舊;動物及植物園區設計混亂,未能突出主題。報告建議公園重新設計,如為婆羅洲猩猩等動物構建仿樹林的環境及加強種植本地植物,突出本土特色。有市民斥園內鐵籠太密集,「衰過赤柱監獄」。
記者:陳沛冰 鍾雅宜

香港動植物公園現有300隻雀鳥、70隻哺乳類動物及20隻爬行類動物,以及逾千種植物。婆羅洲猩猩、紅頰黑猿及皇狨猴甚受市民歡迎。

倡雀鳥遷九龍公園

康文署稱去年委託香港大學嘉道理研究所為該公園展開顧問研究,包括動植物保育、教育設施、培訓及公園管理等。報告已完成,該署正審視報告建議,包括其可行性、對財政影響及與周邊設施的融合等。據悉,報告指出公園多個問題,包括部份動物居住的鐵籠細小及欠缺維修,不同動物區之間欠連貫性及主題;種植分佈散亂,又欠缺本土特色。報告建議,將部份動物居所作仿樹林設計,以河流及樹木分隔動物及市民,並將部份雀鳥遷往九龍公園。為增加公園的教育性,報告建議設立導賞團,又建議多種植以香港命名的植物。

顧問報告建議將部份動物居所改為仿樹林設計。

曾任政府獸醫及參與照顧園內動物的城市大學獸醫學院總監王啟熙表示,園內部份動物如婆羅洲猩猩居住的鐵籠太細,會影響其生活;照顧婆羅洲猩猩的人手不足,「佢哋好聰明,要經常陪佢玩,唔係會悶死」,外國的公園會有專人照顧婆羅洲猩猩。
王又指,香港動植物公園較擠迫,贊成日後重新規劃時應擴大動物的居住面積;若地方不足寧願減少動物種類,可將部份動物送往海外其他動物園。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表示,動植物公園於保育植物及教育用途的功能不清晰,贊成多種本土植物,「唔係將啲植物搬嚟搬去,或鏟平個公園,而係改善植物嘅生活環境」。
遊人趙先生直斥:「啲猩猩睇起嚟有啲憂鬱,可能係活動空間太細,啲籠又好密又好逼,仲衰過赤柱監獄,如果可以加闊個籠或者會令猩猩生猛啲」,園內樹木應增加指示及說明,否則遊人難以識別。黎女士指公園歷史悠久值得保留,但部份猩猩看起來很眼瞓,可能和籠子分佈太密集有關,希望可將籠子改為開放式,增加猩猩活動空間。內地旅客李先生和太太指園內動物距離遊人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