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守黨在選舉大勝,最失望的除了工黨領袖文立彬、自民黨領袖Nick Clegg等直接輸家外,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Paul Krugman)肯定有份。這位名筆過去幾年一直嚴厲批評保守黨政府的緊縮政策,認為卡梅倫及他的財相歐思邦令英國民眾受不必要的苦。假若英國政府能放手刺激經濟而不是單靠英倫銀行放水,英國經濟復蘇大有機會比美國還要快及強勁。選前不到兩星期,克魯明還特地為《The Guardian》撰寫長文,再次狠批保守黨政府的經濟失誤,認為不應再讓錯誤政策持續。
從選舉結果來看,英國選民或至少英格蘭選民並沒有受克魯明影響,反而以選票支持卡梅倫、歐思邦的緊縮政策,讓他們再入主唐寧街10號、11號,繼續嚴控開支。對克魯明而言英國選民居然擁抱令他們吃盡苦頭的緊縮政策既令他臉上無光也教他大惑不解。
從勢均力敵到保守黨大勝工黨近一百席,克魯明肯定不是唯一感到困惑的人。要追究原因的話當然有很多,例如工黨領袖文立彬欠缺台型、人緣及說服力,支持度長期落後於卡梅倫;例如工黨政綱不突出,面目模糊;又例如蘇格蘭民族黨(SNP)興起,「𠝹走」工黨在蘇格蘭的票倉等。這些因素當然重要,但最關鍵的只怕還是去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及由此掀起的洗牌效應。
去年九月的蘇獨公投雖然以失敗告終,SNP黨魁Alex Salmond還因此而負責下台。可這次公投除了促使蘇格蘭人重新思考他們的身份外也令他們重新考慮自己的政治歸屬及傾向,他們突然發現幾個全國性大黨包括原來視蘇格蘭為票倉的工黨有點不是「自己友」的味道,有點距離,相反SNP則徹頭徹尾是蘇格蘭人的政黨,肯定以蘇格蘭本土利益為優先。此消彼長下傾向SNP的選民自然越來越多,這也是工黨在蘇格蘭選情不斷告急到最後幾乎全軍覆沒的根本原因。
脫歐公投成下一戰場
事情到此還未完結,蘇獨公投及後續漣漪不僅影響蘇格蘭,佔英國大多數人口的英格蘭也有重要心理及實質影響。一方面,蘇格蘭人大搞身份認同政治促使英格蘭人也同樣關注起自己的身份及政治聯繫,在幾個大黨中,工黨向來跟蘇格蘭關係較密切,不少工黨要員如前首相白高敦都來自蘇格蘭,英格蘭人要體現國族身份,要發出清楚訊息,自然傾向支持保守黨,這正是在關鍵時刻保守黨選票不減反增的根本原因。此外,保守黨在最後階段大玩scare tactic,警告英格蘭選民不要支持工黨以免SNP乘虛而入藉與工黨結盟之利左右全國以至英格蘭地區事務。為了擋住SNP,英格蘭選民即使對保守黨政府不滿也不願轉投工黨,甚或含淚支持卡梅倫,造就保守黨取得出人意料之外的勝利,而工黨則在南北交煎下成為選戰大輸家,黨魁文立彬立時宣佈辭職以示為選舉失利負責。
重要的是由蘇獨公投開始的英國政壇大洗牌還未完結,接下來英國要面臨另一場民意大對決,那就是英國是否留在歐盟。SNP在這個議題上較簡單,他們支持留在歐盟,他們的支持者同樣有這樣的傾向。保守黨及工黨卻是另一回事,其中保守黨內右翼一直力主英國脫歐,成為像瑞士那樣的獨立經濟體,不受歐盟的經濟、社會政策左右。一旦開展脫歐公投運動,這股力量大有可能成為撕裂保守黨的力量,有可能令卡梅倫變成跛腳鴨首相,就像九二年的馬卓安那樣。
暫時來看,英國政壇大洗牌的勝利者是保守黨,他們能否笑下去得看一七年的脫歐公投會否把黨撕裂。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