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蘇力度較預期慢半年內五度出手內地再減息救經濟

復蘇力度較預期慢
半年內五度出手
內地再減息救經濟

【本報訊】中國半年內三度減息救經濟!人民銀行昨午宣佈,今日起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各0.25厘,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綜合市場分析,中國經濟仍要面對下行的風險,料人行最快第三季內會有所行動,繼續放水救經濟。
記者:黃珮琳 周家誠

未計及其他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等貨幣寬鬆措施,人行短短六個月來已三度減息、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出手頻率為全球最密的國家,反映出中國實體經濟復蘇力度較預期慢,市場對此亦不感意外。

市場普遍認為,人行於第三季繼續放水救經濟。圖為行長周小川。 資料圖片

減息0.25厘後料再行動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人行減息主因是工業品出廠價格、通脹率等偏低,為維持下半年經濟增長達合理區間,故透過減息「買啲保證」,而非為救市。他續指,A股近日僅屬高位震盪,慢牛勢態未變。他另預期今年仍會降準1個百分點,及減息一次。
人行上月中旬降準後,市場流動性充裕,農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聯席主管林樵基相信,再配合今次減息,將能催谷更多企業借貸需求,以支持實體經濟,同時對股市有正面刺激作用。
林樵基續指,去年11月份減息之效用將初步在4月份經濟數據上反映出來,惟5月份、6月份經濟數據才「見真章」,若屆時經濟仍無大幅改善,料人行會於第三季再出手。
中國經濟復蘇力度疲弱,組成「李克強指數」的電量、鐵路貨運量、銀行貸款量均有放緩迹象,促使人行再度減息保經濟。單看首季數據,全國社會用電量累計12,901億千瓦時,按年僅增0.8%;全國鐵路貨運量按年跌9.4%,至8.67億噸,回落至2010年同期水平;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61萬億元人民幣,按年減8,949億元人民幣。

內需疲弱恐現通縮危險

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首季經濟增長僅得7%。未來一周將有多項4月份經濟數據出爐,市場普遍睇淡。早前公佈的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已連續三十八個月負增長。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估計,降準後經濟數據未有反彈,故減息較市場預期稍為提早。進口價值過去數個月持續轉差,反映內需疲弱,隨時有通縮危險,故人行選擇降貸款息率減低企業壓力。
減息難免影響人民幣滙率,交銀銀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經濟及策略師何文俊指出,離岸市場過去對人行減息、量寬等消息均非常敏感,料離岸人民幣(CNH)未來兩、三日會下跌至每美元兌6.21至6.22元人民幣水平,惟他相信滙價其後會因市場缺乏承接而繼續呈強勢。

【財經界人士意見】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人行減息非為救A股,而是救經濟,透過減息去『買啲保證』,預料人行今年仍會降準1個百分點,以及再減息一次。」

馮孝忠

農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聯席主管林樵基:「若然5月份、6月份中國經濟數據仍然未有改善,預料人行會於第三季再度出手,今年內不排除會減息以及降準各兩次。」

林樵基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上周股市先大跌再小反彈,但仍未看到市底轉強,倘今日指數高開,便會先行減磅,未有明顯反應則視乎情況再行動。」

黃國英

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過往多次放水均未見到對實質經濟起作用,相信今次大市二萬八關阻力仍大,但因流動性充裕,27200點估計續有支持。」

沈慶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