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會及校友們早前聯署反對駐港解放軍參觀中大,最終令活動延遲舉行。筆者以為中大學生會分析得很對,中共此舉是「以聯誼之名,行統戰之實」。
《環球時報》於5月8日發表社評炮轟中大學生的態度,指學生會反對解放軍參觀中大,與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精神對立之說,是沒有理據的。雖然《基本法》規定香港的外交和防務仍由北京負責,不過中大並未遭到外敵入侵,根本不需防守,故中共出動軍隊實屬多餘。當然,解放軍此次以「聯誼」為藉口,可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亦承認,聯誼活動是雙方有意願方能成事,而中大學生會代表中大學生反對這個舉動,不就反映中大沒有此意願,或至少並無足夠意願嗎?要是聯誼活動只需中方願意就可實行,中大連跟誰做朋友的權利都被剝奪,那麼所謂友誼不過是虛名吧。
人性價值不能被淹沒
《環時》強調《基本法》,標題卻斥學生會此舉「污蔑解放軍」,內文更形容他們為「荒唐、不知天高地厚」,其神聖不可侵犯、高高在上的姿態,不禁叫人聯想起早前何君堯於《城市論壇》對着同場的嶺大學生會會長劉振琳大叫:「不知應該謾罵你,定係教導你,救你?」未正式討論,已經挾着他那個空洞的律師名銜,去踐踏比他理性多倍、更有分析能力的大學生。因此《環時》挾着法律之名,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法治或法律精神,而是將解放軍與政府凌駕於法律之上,彰顯中共與親共港府長久以來如何利用惡法去欺壓人民。
最諷刺的,是《環時》表明香港年輕人不用再執着於平反六四,因當年參加者早已變成「堅定愛國者」,「匯入到後來中國高速發展的滾滾洪流中」。好一句「高速發展的滾滾洪流」,民主支持者就是怕以經濟發展為藉口,將最重要的人性價值都淹沒於洪流中,一去不返。
「思想健全」「堅定愛國者」,大概證明中共對百姓洗腦成功,以致很多大陸人在民主西方國家,還是堅守祖國那套思想。筆者就海外所遇見的大陸人,發現五十歲以上那一群都較有良心,有的毫不忌諱地批判政府,有的則表現出欲言又止的嗟嘆之情。四十來歲或以下那些則不願多提六四,只強調要向前看。三十歲以下的——即六四時還未懂事或者之後才出生那些——予筆者的文化衝擊可大了:香港發生佔中後不久,一位廿六、七歲的大陸女生很認真問筆者,那些參與者是否都收了錢,正如當年參與六四的學生都是被利用並收了錢,終於搞出事。她對於西方人經常批評大陸,感到不悅,說他們應當尊重其祖國內政。她更告訴筆者,其身在大陸的五十多歲父親,都以為中共如此對待西藏是對的,不然國家怎能穩定啊。女生身旁一個年紀相若的大陸男生亦批評英國:「其實英國不用讓蘇格蘭搞公投,派兵去蘇格蘭不就解決了嗎?」當女生問筆者,既然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時都無普選,現在為何要求多多,筆者嘗試風趣地答她:「十歲小孩沒有性行為,那麼十七年後是否都不要性交,廿七年後、甚至一世都不要?」她不滿意此比喻,跟人家投訴筆者很直接、無禮貌、咄咄逼人。真心愛國,其實是美德——然而,這些大陸人就是拚死留在西方國家。筆者輕描淡寫問她那麼愛國,為何還想留下來,她報以一個曖昧的笑容;有些年輕同胞會答:「因為祖國發展也可真太快了,污染問題挺嚴重啊呀……。」
《環時》最後提到「十三億人的價值、原則和道德力量」,筆者要回應,「愛」是很真實而非強行製造出來的情感,個人並無道德責任去「愛國」,然而卻有責任不去埋沒良心、指鹿為馬與顛倒是非黑白。再者,不能忠誠面對自己,人格則不健全。筆者在外地遇到滿口歪理、口是心非的年輕大陸人,經常提醒自己他們都是受害者,值得同情和包容,然而親身體驗到他們的攻擊性與荼毒性,令我很害怕香港年輕人有天亦會變得如此。解放軍若成功聯誼,將象徵中大嚴重失守,因此中大生與校友必須為捍衞僅餘無幾的淨土作長久戰。
黎德怡
美國執業律師、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