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直線抽擊TVB 大嘥鬼有話說

【專題籽】直線抽擊TVB 大嘥鬼有話說

【專題籽:胚芽故事】
網絡世界,不抽水,不出頭。最近的成功例子,是政府惜食吉祥物「大嘥鬼」對TVB掟蛋糕宣傳新節目的怪哉意念,借圖打圖,你掟我吃。我表示「相對濕度為負水平」。一句「蛋糕係用來食,唔係用來嘥」,博得大眾直豎虛擬拇指,面書粉絲量升得快過恒指。一向慢九萬拍的政府,今勻反應超音速,原來背後發功的是廣告公司。用卡通人物宣傳,還受落嗎?廣告人有話說。

我認,我麻甩。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大嘥鬼,兩個字,好鬼醜,但在我眼中,三個字,好鬼可愛。眼闊肚窄的衰樣直衝眼球、洗腦rap歌對準幼兒市場、3D立體真身出巡學校俘虜小學雞,令這官方吉祥物有另類market。直至蛋糕圖於面書一出,先引來報章報道,然後原本只有五千多粉絲的專頁,一晚間暴升一倍(截稿前已逾一萬二千)。
幕後創作團隊來自廣告公司adbrownies,兩位年輕腦人Nick及Rebecca,專責為大嘥鬼管理面書。蛋糕圖抽水抽到太平洋都乾,係威喎!Nick說:「抽水?冇呀,咁蛋糕真係用來食嘛,大嘥鬼咁諗,我哋就咁講……」得得得,放過你。Rebecca說:「那一晚,每次更新都多了一堆粉絲,係咁升,好開心。」大嘥鬼會回覆各式提問,見招拆招,識睇一定睇留言。「黃錦星」與「樣衰」這些字眼老是常出現,但他每次都能幽默回應而不失霸氣。例如有人留言:「PR可以將隻咁核突嘅公仔賦予性格,搞到咁可愛,都幾叻喎!」他回覆:「我心情好複雜,你好似話緊我樣衰,但又話我可愛……ahhhh我好亂呀。」單是這條回覆,就有八百多個like。也有人說:「拿(嗱)~黃錦星,呢鋪我就撐你啦!」他便答:「睇真啲,係我嚟㗎!!係我大嘥鬼呀!!識咗大家咁耐,你哋仲搞錯,我好失望囉。」到底回覆有冇準則?有冇辦公時間?Rebecca說:「有啲問題唔應該由大嘥鬼答,就不會答。見到有人提問,即使三更半夜,會好似見到WhatsApp咁,唔覆唔自在。」越多人留言,越容易吸非粉絲click入專頁睇帖文,維持專頁人氣。

Nick與Rebecca提到大嘥鬼有個粉絲話想帶佢返屋企,日日提醒自己唔好浪費。大嘥鬼表示:「我係屬於大家嘅!」

此post已有8,000多個like。

王嘉明提到大嘥鬼的饒舌歌令人對宣傳片加深印象。很多小朋友都能背唱整首歌。

過去大嘥鬼的海報,相當有創意。此圖靈感源自通勝。

有很多小朋友希望野生捕獲他,但當他的真身出現,大家又走夾唔唞。

俾人話似卡通版黃錦星

兩年前面世的大嘥鬼,由構思設計至日後經營,環保署都放手交給adbrownies處理。宣傳短片導演王嘉明說:「他們有給我們自由度創作,尤其facebook的帖文及留言回覆。最多只是打個電話傾兩句,便可落手做。」如果要經過重重政府關卡批核,事件攤凍,再出帖文只會被譏old news is so exciting。
團隊當初設計十多款不同造形的大嘥鬼,最後落實用現在的「卡通版黃錦星」。王嘉明笑說:「真的似局長嗎?我們設計時冇參考任何人物,只是美麗的誤會。」其實仲有人覺得似阿里巴巴個爸爸馬雲。大嘥鬼明明是個浪費的角色,偏偏他又唔太乞人憎,「他的角色設定像你身邊有壞習慣的朋友,有點囂,柯打完一枱菜又食唔晒,但不至於似以往的垃圾蟲,人人想追打。」心裏心裏有個謎,宣傳海報上的大嘥鬼忽男忽女忽細路,點解嘅點解嘅?原來構思時特意不為他定性別年紀,「就是希望靈活一點,不同場合有不同造形。」加鬚可以扮爸爸、加圍裙又可扮阿媽,加頂偵探帽又可自稱「福爾摩嘥」。形象百變的大嘥鬼次次有驚喜,但其他官方卡通人物似乎冇咁好彩……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

似佢?真係躺着也中槍!
設計對白

大嘥鬼 你答我!

問:對於近日鬼氣急升,有甚麼感想?
答:嗱,我就一定唔會認我暗爽自high咗幾晚冇瞓覺。
問:人人都話你似冇戴眼鏡的局長黃錦星,你有甚麼感想?
答:我覺得大家就真係要戴番眼鏡囉,唔似喎真係。
問:有冇因為頭大身細而仆親?
答:我次次出活動都又唱歌又跳舞,好明顯係身手靈活嗰批啦。

品評歷代官方吉祥物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高級專任導師曾錦程,是當年哄動一時的Sunday電訊廣告創作人。他提到政府如想借用卡通達到宣傳效果,必先給予充足資源。「最緊要係放手。」對歷代官方卡通,他逐一品評。

搶眼:垃圾蟲(清潔香港)

七十年代,用卡通作宣傳並不普遍。紅撞綠造型搶眼。奸角形象夠立體,能吸引注意,因為人總是喜歡看負面東西。

呆板:清潔龍(清潔香港)

太正常,太正面,太正經。

賤格:大嘥鬼(惜食香港)

造型不俗,因為醜陋,所以突出。他可以更賤格,凸顯浪費本色,可參考Mr. Bean,他將人類陋習集於一身,夠啜核。

失敗:小芽菜(家是香港)

活力、關愛等主題太普通。四個吉祥物出自三名設計師,東拼西湊。完全失敗,一點noise也沒有。

複雜:積積樂隊(強積金)

外表不討好,性格不鮮明,故事太複雜。每隻公仔的訊息量太多,觀眾難以消化。應把它們人性化,賦予個性。

記者:葉青霞
攝影:徐振國、伍慶泉、黃子偉
編輯:黃子卓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