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媽媽~辛苦你了!

【專題籽】媽媽~辛苦你了!

【專題籽:母親節特輯】
女人對腹中兒的盼望與憂心,隨着日子漸隆而倍增。孕婦十個月後可以卸下「擔子」,但母親這個身份嘛,揹起了就是一生。對,我們都寄居媽媽身體,出生前在腹中,往後永遠在心頭。曾經,媽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你或許說過要送她太陽星星月亮,想跟她上天下海,然後就沒有了然後。常言道,母親要還一身兒女債,其實兒女才是虧欠的一方。今天是母親節,是時候向媽媽「還債」了。

做人阿媽甚艱難,尤其在香港。「四百萬喎、事業bye bye喎、我要進修喎、奶粉學位難搶喎、好大責任喎、時勢好差喎、外面世界好精采喎……」不生小朋友總有一百個理由。思前想後到立定主意我要真生B,就已經將近半百。這世代產婦,幾乎不高齡不正常。有時simple,sometimes naive方能勇往直前,話生就生。香港女人生第一胎的年齡中位數是31.3歲,她倆剛好在兩端,一個18歲,一個45歲。真是毫無顧慮vs深思熟慮嗎?

18歲生B
訪問當天,19歲的Meiling只少睡了片刻,還有點發燒,但抱B萬事足。

年輕媽媽 我只是走快了一點

「我18歲有BB,那時男友19歲,我們拍拖半年。」網店「店主是一個18歲媽媽@Princesshouseee_」的店主陳美玲(Meiling)是位新手媽媽。她年輕、白天手機有時連繫不上,我心裏標籤,忐忑她家會否問題多多。直至拍照時,她懷裏的六磅巨B一點不怕生,講起初為人母,為B洗澡時孩子掉了下水,嚇得她驚慌失措;換尿布時又被孩子射得滿臉是尿;爺爺嫲嫲躲在走廊為新抱吶喊助威,方知是一屋甜笑,好嘈好忙好溫暖。
來自單親家庭,自幼體弱的她,一年只得三四次月經,懷孕對她而言開心過中六合彩。年紀小,眼見朋友們拍拖多數玩玩吓,墮胎時有所聞,她打定輸數男友會與她分手,卻決心把孩子生下,建立自己的家,「以前我去酒吧喝酒,就想倚賴朋友及男友,現在多了孩子陪伴我有好多樂趣,不再寂寞孤單。」結果男友大喜,她還不信,惟男友日日跟她肚子聊天,心才定下來。
丈夫沒問題,經濟呢?奶粉呢?學位呢?教養呢?社會環境呢?地球暖化呢?大堆問題湧上心頭,成績尚可的她已計算好,停學,住丈夫家,做售貨員,萬多元月薪還有產假,還可花四千元請家傭幫忙顧家,最後竟還能在太子開小店做老闆娘,完成人生志願,「我覺得都是藉口,你不一定要搬出來、吃熱搶牌子的奶粉、讀名校,只要你在香港出世,普通一間學校都有學位,我想看他長大。」Meiling越四両撥千斤,我越覺得這媽很儍很天真。比起其他人的千算萬算,她有的是遇石劈石的決心:「你始終都要生的嘛,未來的事你不知道,擔心這麼多幹嘛。我只是比朋友們走前了一點,現在跟BB過得開心就夠了。」唯一害怕就是家人眼光,Meiling媽媽在她懷孕五個月時才發現她有孕,冷戰一個月,她知道媽媽在彷徨害怕,「她自己都是十八九歲生我,覺得自己跟錯老公。我老公年紀小,講粗口又有好多紋身,她怕我將來不幸福會後悔。」幸好,最後媽媽也還是天天煮湯,邊罵邊幫忙顧店,口不對心,是她母女的相處之道。
拍拖時已住在男友家,Meiling跟奶奶有很多誤會,產後傷口痛,整天對着奶奶和孩子,再加上照顧店舖壓力大,她患了產後抑鬱,曾兩次入廚房拿刀想割脈,想跳樓。之後,奶奶態度大變,見新抱與兒子經常吃麥記,天天由天水圍到深水埗買料,一日三餐鮮魚湯。Meiling白天照顧孩子,凌晨一時至七時照顧網店,繁忙生活靠兩老幫忙,整個家的氣氛都不同了。只睡了四小時的她抱着熟睡的孩子,嗅着淡淡奶香呢喃:「以前不想跟他們去飲茶,現在多了孩子就很喜歡,是我嚮往的家的感覺。」

細路女豈能坐定?無時無刻想玩想買衫,但一感受到胎中脈動,又轉望孩子快點出生。

孩子出生只有2.6磅,八個月後變了個穿歲半衫仔的巨B。

認識老公才去弄的紋身,讓Meiling媽媽一度以為女婿是個古惑仔。

高齡媽媽 無壓力與天賭一把

為找一個四字頭生第一胎的訪問對象,我註冊了一個親子王國的賬號,鍵入「高齡」,我看到的是「人工授孕」(IVF)、「量體溫」等字眼,另附隨「擔心」、「失望」、「求救」與「好驚」。一顆顆焦急的心靈在交流,在扶持。「我是雙高齡產婦。」健談的Caroline這樣形容自己。45歲之齡懷第一胎,我相信她這例子很鼓舞年過四十想生B的女人。見她前,我有很多幻想:她的產檢肯定較人多,「不是。」她會去找中醫調理,「沒有。」整個懷孕過程實在太幸福美妙。「還是順產呢!」她只按醫生指示抽羊水驗唐氏綜合症及妊娠糖尿,這些產檢其實很多孕婦都去做,不限高齡。生育前,她真的沒有一絲憂慮。
回想踏入四字頭,仍未成婚,身旁好友比她還急。「女性在這年頭可獨立自主,因年紀而把自己硬銷出去,更慘吧!」44歲,遇上了對的人,愛小孩的她與丈夫計劃,一年內如果懷孕就生,沒有就不會苛求。「不想失望好多次。也怕年紀再大,心力體力都負荷不了。」就與天賭一把,隨遇而安,然後幾支驗孕棒為夫婦二人帶來了一個希望。「最後證實了是真的。」雙方的父母都表示支持,她確信是無壓力的正能量為她帶來了小孩。
你60歲,兒15歲,將來真的不怕無法溝通?「哈哈,有時我們會自己笑自己,帶仔仔上學,人家會以為我們是他的公公婆婆呢!不過我們會好大方告訴人,這是我們兒子,不理別人目光。」她說照顧小孩,就要有與他同步的準備。「反正代溝避不開,也擔心不來。」他們為兒子未雨綢繆,儲了一筆錢。「當然最想他自力更生。」
未當媽媽,可以把一切問題化小,但兒子出生後,大問題才浮面。兒子出生沒多久,便不斷發高燒進出醫院,而且一直找不到問題在哪,令她睡不着,吃東西會吐。「那段時間情緒很低落,後來接受輔導才不致令抑鬱問題嚴重下去。我跟自己說要這孩子,甚麼風險都要承受。只要他健康,我自己怎樣真的無所謂。」不論你是18歲或45歲媽媽,兒女永遠佔第一,比自己排更前。

45歲生B
49歲的Caroline說自兒子棋棋出生後,她的心情起伏都源於他。

愛扮靚做facial,又會去跑步收身的Caroline,一度害怕懷孕令身材走樣,但笑言反正已嫁人,也沒所謂了。

四個月大的棋棋發高燒,進院四次,有時長達兩周,觸發Caroline患上產後抑鬱。

訪問前的一天剛好是兒子的四歲生日。

插畫:六藝設計廊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人口統計組

記者:葉青霞、陳慧敏
攝影:陳永威、鄧鴻欣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