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的冠軍,一定是造價33萬的不能避雨的避雨亭了。但想像力除了能創造「廢燉」(蔣元秋語)之外,更能讓我們的空間和城市更有趣。畢恆達的《空間就是想像力》,傳授的就是這套武功。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畢恆達教授的三部曲「空間就是權力」、「空間就是性別」和「空間就是想像力」教人重新思考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反轉城市和空間。
很多社科理論書以權力、資本等研究空間和城市的規律,這些都是了解城市設計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視覺,畢恆達在書中亦多次提到權力關係。但這本書的好玩在於他教我們一套觀察、體驗和詮釋空間的工夫,最後啟發大家以不同形式參與營造空間,每個市民都可以採取主動。
書中提到台灣曾有一則新聞,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婦乘台北捷運,每次乘扶手電梯總是心驚膽跳,卻不敢乘升降機。因為她看了電梯的標誌,將一個男廁標誌(男廁標誌不就是一個男性嗎)放在方框裏,加上箭嘴,所以她以為電梯只準男性乘搭。關於標誌的性別意識很是有趣,例如「物品掉落軌道請洽站務員」的標誌中,站務員是男性,需要協助的則是女性。「禁入軌道區、違者重罰」的公仔穿的卻是褲子。搜集不同空間上的標誌,大抵可以知道城市的性別意識。
書中除了教大家觀察,還教大家主動地玩。例如每天搭地鐵上班上落扶手電梯好悶嗎?美國的一班年輕人「狂想製造機」就以好玩為任務。他們五人站在扶手電梯旁邊的樓梯不同層的階梯上,每人拿着一張紙牌,上面分別寫着:(Rob wants)、(to give you)、(a high five)、(Get ready!)、(Rob)。在繁忙時間中果然吸引了兩千名乘客跟Rob high five。他們的任務沒有甚麼大道理,最緊要好玩。一些大家都能做到的小巧思,能讓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加一點好玩。其實玩有甚麼不好?
當然除了玩,一些簡單的念頭最後可以達至公民參與。伊斯坦堡一位退休工程師覺得區內的灰色樓梯好悶,於是他買了油漆,將幾層樓梯塗上藍色;此舉大受街坊歡迎,大家各自帶上不同顏色的油漆塗滿整條樓梯。彩虹樓梯成為了市內熱話,更是同性戀情侶的熱點,雖然街坊原意只是希望讓色彩為人們帶來微笑,卻引起反同性戀市長不滿,找來工人將樓梯髹成灰色。經此一役,居民跟同性戀者便成了夥伴,一起為奪回彩虹樓梯跟市政府對抗。
空間是價值觀與權力運作的場域,可是同時也是每個人的觀察對象和活動舞台。我們學會聽空間說話,觀看空間的細微變化,紀錄和詮釋它,每日都可以在沉悶的生活裏展開一場空間冒險。
何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