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沒有血緣的家人

【專題籽】沒有血緣的家人

【專題籽:我都係媽媽】
生仔難?之後的教與養才是戲肉。沒有十月懷胎,可是寄養姨姨與單親爸爸肩負教養重任,是有實無名的另類媽媽。姨姨愛心無限,把別人的子女當作親生般看待;爸爸師奶到街市買菜煮飯,心理關口不易過。母親節,豈能忘記他們?

寄養家--心靈互通最重要

去年母親節,Ben已送了一個手袋給何太;他說今年會送花,至於是怎樣的花,他說要賣關子。

「想不到會有這樣的回報。」何太哽咽說。
看寄養家庭的故事,總是看到施與受的關係。敞開家門的叔叔、姨姨,對心靈缺了一塊的小孩獻上關愛。可是當接觸了何太與Ben,我發現我看漏了,情感從來都是雙向的。
念中一的Ben在何太家寄居了三年,他有讀寫障礙,初來時沒甚麼自理能力,不懂看錶、認字,輕鐵的站名對他來說是達文西密碼。何太悉心教導,每天陪他坐車認站名,督促他多讀報,用無限耐性與他並肩作戰。現在的他已經懂得辨認大部份站名,可以自己四處去。「早排他跟我說,有個驚喜送給我,原來他中文背默100分!」這對他有多艱巨,對何太有多鼓舞,不難想像。
何太當寄養家長前,以為只要照顧好小孩的起居飲食便夠,但相處久了,感情越來越濃,更希望把他教到最好。「看見他進步,心裏好高興。」Ben由當初的內向小孩,變成會自動自覺幫忙做家務、有自信的中學生,都可謂何太的功勞。何太對Ben可真無微不至,每天早上都為他盛好一杯滿水,提醒不愛喝水的他要多喝,「其實他也很細心,看到我累會問我是否不舒服,對我噓寒問暖。」
去年,何太的丈夫因病離世,接到親朋電話,她總是講到流淚滿面。Ben每次都會給她紙巾,「他還叮囑我『吃不下,也要吃一點』。」她口中的回報,正是懂事的Ben在她低潮時給她的安慰。他還親手做禮物給何太,「我摺了些星星,放在豉油樽內給她,想搞笑一點,希望阿姨笑。」Ben有點靦腆地笑說。何太感動不已,「那時感觸很大,覺得他真的把我當媽媽。每次想到他母親不在身邊,都替他心痛。」何太說時再次忍不住落淚。血緣相通,不及心靈互通重要,他倆早就當對方是家人,不分施與受。

初到何家時,Ben比何太矮,但現在他已高過何太了。有時外出,她仍喜歡挽着他的手。

何太與孫女同住,孫女很喜歡Ben,會黏着他一起玩耍。

何太極喜歡這禮物,為配合其豉油樽外形,它已進佔廚房的一角。

寄養家庭資格

當寄養家長,每月約有$6,000津貼。
•生活安定,身體健康及情緒穩定
•二十五歲或以上
•小學程度或以上
•家居整潔安全,居住面積足夠
•有照顧兒童經驗
•願意接受社工督導
香港家庭福利會 2497 9079

全港寄養家庭931個
個全港寄養兒童941個
截至2015年3月

單親家--逼上梁山爸師奶

爸爸可以做媽媽?可以,因為單親家庭,逼不得已。爸爸頂硬上也要穿上圍裙,為買餸,挑兩袋。
眼前兩位「媽媽」,雖是男兒身,卻用他們師奶般的小宇宙,七嘴八舌地閒聊起來,「阿仔次次放學返屋企,校服都未除,就拎住個遙控開電視,我同佢講,喂你衫都未換,快啲換衫。」、「有次激死人,阿仔掛幾件衫都懶,未掛好就行開,點知一走開條褲就跌番落地,再掛,又跌,阿仔最後一句『咁鬼麻煩』,我一聽就起晒火。」
Baby-Kingdom式的「c9」(師奶)、「c6」(死佬)對話,兩位爸爸肉麻上演,育有一對子女的陳爸爸(化名)訴苦:「上次佢食完公仔麵,個碗放喺廚房一兩日,最後放咗四日,都係我洗。」現年六十多歲的李爸爸(化名),八年前到香港單親協會中心報到,一個男人帶上一個十來歲小孩,自己買餸煮飯,「其實係逼上梁山,我唔煮邊個煮?」咖喱雞、炆芋頭、糖醋魚,全靠睇書自學,「乜都唔識,落鹽又落咗兩次,個仔話唔好食。」從前做出入口生意、買賣機械,今天身兼母職,慢慢適應後,他入得廚房,出得廳堂。
中心的單親爸爸小組二○○○年後開始,一班單親爸,發現當媽媽太難,於是聚首分享生活點滴,互相扶持。李爸爸是過來人,經常勉勵其他「媽媽」。
育有一對子女的陳爸爸,受過他的扶持。五年前,陳爸爸那個自幼有羊癇症的十歲女兒突然病發,要躺在床上,同年新移民妻子離他而去,「幾乎由天跌落嚟。」天天接兒子放學、照顧女兒,陳爸爸肩負重責,男人的堅持也很師奶,「做家務,我一定唔抹玻璃;會吸塵,但唔會拖地。」陳爸爸當了四年「媽媽」仍未揸起鑊鏟,李爸爸常勉勵他,「唔好出街食,多油又多糖。」當陳爸爸在抱怨兒子,「食譚仔土匪雞翼好貴,我話煮畀佢食,佢就話『你有冇佢煮得咁好食?」李爸爸會好言相勸,「阿仔有愛心就得,長大後會為你切想。」
李爸爸憶述初時兒子覺得買餸丟架,不肯幫手,「父母離婚,子女通常都怪責爸爸。」但無論如何被誤會,他仍要在其他父親面前,以身作則,「打仔打唔落手」,做個「慈母」,「因為子女已經太脆弱了,不要再去傷害他們。」今天,他兒子二十歲,在航空公司當空少,過去縱有多少傷痕,話別時也會上演一幕「母子情深」。會親親會抱抱,當聯繫建立起來,感情比一切都堅強。
往年母親節,陳爸爸會帶兒子食餐飯;到父親節時,兒子反過來請他,讓他做回一天爸爸。身份角色,不就要齊齊整整?上天賦予的母親天職,爸爸其實也可勝任。

李爸爸(左一)與陳爸爸(左二)常常參與單親互助小組,盡訴男人心,偶爾還會一起逛街市。

「他也是媽媽」小知識

•全港單親爸爸數目:17665人
•年齡中位數:47.4歲
•每一千名單親媽媽比爸爸:276人
•單親爸爸有工開:70.20%
•住公屋的單親爸爸:64.90%
•喪偶/離婚/分居率:5.1%
註:2011年統計處資料

記者:葉青霞、童 傑
攝影:許先煜、潘志恆
編輯:黃子卓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