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之後 - 陶傑

大選之後 - 陶傑

英國大選,保守黨首相金馬倫險勝連任,工黨的文立彬,因為慘遭蘇格蘭民族黨在後門狙擊,工黨傳統的地盤蘇格蘭幾乎輸清光,少了五十多席,敗運由此而決。
蘇格蘭人痛恨工黨,因為蘇格蘭獨立公投,工黨與保守黨同一陣線反對獨立。蘇格蘭人覺得,用選票養着工黨,幾十年來白養了,這一次懲罰叛徒。
在蘇格蘭趕跑工黨的蘇格蘭選民,不一定都在公投投了獨立票,但蘇格蘭的自決意識,還是有的。可以不獨立,但一定要佔領倫敦下議院,以便伸手要這要那。所以文立彬慘遭開刀。
文立彬出身左派,父母猶太人,父母當年反對美國在英格蘭布置核彈,也崇尚馬克思。他自己卻上牛津,所以一口上流口音。
工黨靠這樣的人當領袖,蘇格蘭人看見討厭。蘇格蘭人很樸實,欣賞戰士粗獷型的人物,最好一開口皆是蘇格蘭的鄉下音英語。上一任的白高敦,比文立彬更蘇格蘭。在公投之後,工黨應該換一個蘇格蘭人做領袖,將北方的人心哄回來,但來不及了。
蘇格蘭民族黨全無國際視野,眼中只有蘇格蘭人應該享有幾多資源福利權益這類柴米油鹽的小家問題。但是英國是要面對世界的,必要時不但要出兵敘利亞,而且根據李光耀的遺願,還要與美國一起合拍,重返亞洲的。蘇格蘭民族黨缺乏帝國主義的氣魄,雖然蘇格蘭人在十九世紀之後開拓和經營殖民地,像香港滙豐銀行歷任主席,貢獻巨大。
但是這一代人不同。正如中國的文化人再也沒有了胡適、蔡元培;中國的軍人再也沒有了蔣中正、白崇禧、孫立人,蘇格蘭當然不至於淪亡,但是與從前的瓦特、阿當史密、卡萊爾相比,蘇格蘭獨立領袖沙蒙,到底小了一個碼。
一百多年前,可以由蘇格蘭的航海家、銀行家、警察,與英女皇維多利亞表裏相配,縱橫四海,成就了「東方之珠」的傳奇。十九世紀是由蘇格蘭人來定義的。今日的金馬倫跟蘇格蘭民族黨卻很難同睡一床、共蓋一被,因為蘇格蘭人的眼界只及北海,而中國人卻正在遠征非洲。
至於文立彬,是一位很像樣的中學領袖生和風紀。膽子太小,也不敢大手筆。社會福利主義之左,不如蘇格蘭之激進;出兵第三世界之右,又沒有希拉莉之勇進。文明世界的擔子挑在這位青頭仔的肩上,比台灣由馬英九來掌舵更不令人放心。
這樣乾坤顛倒,這個世界將會往何處去,有獨立思考力的人,不妨自己想想了。